阎宇听得咸鱼分析的头头是道,不禁也是连连点头称是。
阎宇虽然是靠着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上的位,但好歹也还是有些领军的本事的,否则他也不可能在永安都督的位置上坐那么久,此次到汉中任都督,阎宇的心更野,希望将姜维所有的权力都给夺下来,由他来坐镇汉中,主导伐魏之战。
阎宇就连取代姜维的心思都有,那就证明阎宇在领军作战方面,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他真没有点能力的话,自己也早就打退堂鼓了,哪还有心思和姜维争来争去的。
听了咸鱼的分析之后,阎宇也认为他说得在理,如果乐城危在旦夕而自己不出兵相救的话,那么这消息传到了朝廷中,恐怕黄皓也保他不住。
在其位就得谋其政,阎宇身为汉中都督,自然得担起这份重担来,于是阎宇听从了咸鱼的建议,决意出兵乐城。
第2369章 率兵出发
南郑距离乐城也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沿着沔水东进,便可以直抵乐城。
汉中多山,那就是南郑一带算是小平原,再往东走,便是丘陵与山脉相连,地势起伏很大,前往乐城的路虽然不像秦岭古道那样的险峻,但也算不上是一马平川。
既然决定了出兵乐城,阎宇当然地要做好准备,要知道这一仗可是他就任汉中都督以来打得第一仗,能不能有个开门红,来树立起阎宇的威信,这一仗就是最好的机会。
阎宇是荆州南郡人,他父亲曾担任从事,随同刘备入川,只不过在第二年就病逝了,以至于身名不显。但阎宇作为荆襄系的二代人,在蜀国荆襄系掌权的时代,还是比较容易获得升迁的机会。
而阎宇为人也比较圆滑,善于投机钻营,和荆襄派的人关系融洽,也能跟黄皓这样的内官攀上交情,虽然没有什么战功,但却职位却一直攀升不断,曾经做过庲降都督,才干虽然不及马忠,但却无大的过错,镇守南中之时,也没有出什么乱子。
后来永安都督宗预因病回了成都,阎宇便接替其位出任永安都督,永安虽然是蜀国最为紧要的东门户,但由于其与吴国接壤而诸葛亮重修吴蜀同盟之后吴国也再未犯境,所以永安都督的差事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
蜀国的军队体系,大概分为两部分,南线和北线,南线包括成都的御林军以及庲降都督、江州都督和永安都督,他们的任务就是驻守,那怕有些战斗,也仅仅只是平定叛乱,所以基本上没有啥大的仗要打。
而北线的汉中阴平武都,则是北伐曹魏的第一战线,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都是主战派,所以北线的战事连绵不断,蜀国的军事格局,也渐渐形成了北强南弱的态势。
如果仅仅是阎宇本人,或许他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来抢夺姜维的权力,只不过是姜维在朝中得罪的人太多了,不光是太监黄皓,就连恩师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尚书令樊建、辅国大将军董厥都和姜维尿不到一个壶里。
所以,最后才有了姜维和阎宇对调防区的事,如果说单纯的仅仅只是黄皓在刘禅面前吹风的话,阎宇未必会得到后主的信任,但如果幕后推手多了诸葛瞻、樊建、董厥这些重臣,那就是又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