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姜维还是比较明智地选择了离开成都,这样就可以避祸了,那怕黄皓手再长,也伸不到边关来吧。
本来以为姜维会前往沓中,因为曹亮知道,这才是最正解,毕竟姜维一直以来的夙愿就是北伐中原,虽屡战屡败,但仍是矢志不移。沓中北临陇西,是蜀国北伐的最前沿阵地,所以姜维选择在沓中屯田,依然是在为北伐做出准备。
但这一次出乎意料的是,姜维居然没再前往汉中或沓中,而是转道前往了永安,并且和阎宇进行了防区对调,将交阎宇调往汉中,当了汉中都督,而姜维则入了永安,提拨罗宪担任了永安都督,将永安的军事大权,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姜维的这一异常举动,让曹亮是心生疑窦,难道姜维真得是为了躲避黄皓的迫害而到的永安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姜维如果真是只为避祸的话,那他可去的地方多了,又怎会选择这人生地不熟的永安呢?
要知道姜维虽然归降了蜀国几十年,但他一直不是忙于西边平定羌胡的叛乱,就是忙于北伐中原,就连呆在成都的日子都是有限的,行色匆匆,所以这几十年来,他从未涉足的蜀国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南中,另一个便是永安了。
第2100章 搅局者
姜维突然地前往永安,显然可不仅仅是避祸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永安那边并没有姜维想要的东西,那么姜维是绝对不会涉足的。
永安都督和汉中都督,庲降都督、江州都督合称为四大都督,是蜀国在吴蜀边境上设立的戍卫重镇,夷陵之战前后,永安的形势最为的紧张,永安都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随着诸葛亮主政之后,与东吴重修旧好,蜀国的整体战略形势北移之后,永安都督的地位下降了不少,永安的驻军也一直保持在数千人,最多的时候,也超不过一万人。
虽然永安都督地位下降,但并不由此而彻底地降格,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蜀国对吴国的警惕,吴国既然有强行吞并荆州的野心和举动,又焉知他们有没有吞并益州之心,所以蜀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一直在永安驻扎着兵马,就是防范吴国的入侵。
蜀吴虽然是同盟的关系,但这个同盟关系十分的脆弱,谁都不敢打包票说吴人没有二心,吴人向来以见利忘义称著,现在之所以没有背盟,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利益点,如果利益足够大的话,吴人毁盟背约,也不过是抬手之事,他们在这方面,是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的。
同样的,蜀人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荆州本来是蜀汉的地盘,被吴人用奸计和诡诈的手段夺了去,所以对于蜀人尤其是荆襄出身的蜀人来说,收复荆州,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
只不过三国之中,蜀国的实力是最为弱小的,想要从吴国的手中将荆州夺回来,那是何其之难,所以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等待时机。
不过这时机还真让他们给等到了,魏国大举伐吴,气吞万里如虎,姜维有着极为灵敏的军事嗅觉,他已经预感到了这次魏吴之间的战争,将不会再是以前地那种你来我往的拉锯战,曹亮大肆兴兵,显然是有灭掉吴国的野心的。
吴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姜维并没有想要援手之意,毕竟永安和建业相隔万里之遥,就算姜维真的有救吴之心,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