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步玑是步协的公子,但他的职位只是校尉,正所谓人微言轻,在朱乔面前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分量,步玑对姜维的计划还是比较赞同的,毕竟他爹步协是西陵都督,对西陵的状况步玑当然是门清,以西陵之险要,阻击魏军的进攻当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可惜朱乔对他的意见根本就不采纳,两个的地位不对等,朱乔压根儿就没有拿正眼瞧他,如果吾彥在这里的话,事情可以就会好办一些,毕竟吾彥是建平太守,至少和朱乔是平级的。
步玑没办法居中调和,只能是先行退下了。
副将宁随颇为不忿对姜维道:“大将军,吴人竟然如此无礼,我们又何须帮他?且让他们自生自灭便罢,依末将之见,不如早回永安,也能落得个清净。”
姜维苦笑一声道:“我们此次出川,正是收复荆州大展拳脚之时,倘若回兵,虎头蛇尾,岂不令天下人耻笑之,更何况陛下对此事也是期望过甚,此时撤兵,陛下也恐会大失所望啊。”
姜维也有姜维的难处啊,此次出兵荆州,整个蜀国上下一片欢腾,尤其是那些出身于荆襄的官吏,更是非常的热衷,充满殷切的期望。
这些荆襄出身的官吏,当年追随先主刘备入蜀,都成为了蜀汉的开国功臣,但他们心中都有一丝的隐痛,益州虽好,但故里难回,不能说这真得是一桩人生憾事。
衣锦还乡对于许多在外宦游的人来说是最多的诱惑,但对于身中蜀国的荆襄派系官员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及的,自从荆州失守之后,这些人就如同成为了无根的浮萍一般,那怕在蜀中过着锦衣玉食大富大贵的生活,但一想到难归故土,就如鲠刺喉,难以下咽。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情结,那就是叶落归根,许多的人一生漂泊,最大的心愿恐怕就能在死后葬身故土,但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对于大多数的蜀汉荆襄系的人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这些人都是出身于荆襄的,但最终却无一例外地客死异乡,他们在蜀国为相,位高权重,可最终就连最为普通的一个民夫都能实现的遗愿他们也实现不了。
对于那些当年曾追随刘备入蜀的功臣,其实也已经死得剩不下几个人了,魂归荆州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不过对于荆襄系二三代的人来说,姜维进军荆州,成为了他们可以荣归故里的最大机会,他们也有机会来告慰先父先祖的在天之灵了。
但如果此刻姜维撤兵回蜀,那么最失望的恐怕就是这些荆二代荆三代了,如果本来没有什么希望,大家心里也是踏踏实实的,但如果你创造出了希望,却又一手破灭了这个希望,那结局便是大不相同的。
姜维如果此时回兵的话,那必定成为千夫所指的目标,将会为蜀人所唾弃,那么他在蜀国的地位也会越发地困难了。
所以那怕是朱乔拒不配合,姜维也不能轻易地撤兵,但如何让蜀军在荆州立足,这就有点考验姜维的智慧了。
毫无疑问,姜维赶到江陵,也只是仅仅地抢了一个先手,魏军的大队人马,此刻正朝着江陵方向袭来,如果蜀吴军此刻不主动撤离的话,那势必将会有一场苦战正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