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页

司马伷不禁有些汗颜,也不知道孙綝打哪儿来的这种谜之自信,昨天之前,他还惧怕地要死,一路狂奔,不眠不休,生怕魏军的追兵撵上来,但一到夹石,孙綝就松懈了下来,不仅睡得安稳,整个人也变得懒散了几分。

难道说进入到吴国的边境之内,魏军就会主动地停下来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夹石不过是一道天然的地理分界线而已,这里有没有什么险关要隘,没有可以阻挡魏军前进的防御工事,仅仅凭着吴军这些疲惫不堪,粮草匮乏的队伍,就能挡得住魏军气势如虎的追兵?

司马伷是深表怀疑,魏军绝不会因为这里是魏吴两国的边界就停下追击的步伐,他们在夹石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如果魏军追兵保持着一贯的速度的话,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是大大的缩短了,如果孙綝还是这么慵懒的话,那迟早会被魏军给追上的。

司马伷连忙地苦劝孙綝赶紧动身,再不走真得就迟了,大概孙綝睡意消去之后,也觉得这里并不是什么久留之地,于是下令吴军出发,望着石亭方向而行。

由于已经进入到了吴国的境内,吴军的所有的士兵心情都变得舒畅了起来,大概是昨夜进行了充分的休息,吴兵们的气色都变得好了许多,再无这几日死气沉沉的模样,一个个有说有笑,谈笑风生,似乎都不再觉得有什么危险的存在了。

就连孙綝也是一副相当轻松的表情,虽然在司马伷的一再催促下,他下令起身出发,但从孙綝的内心深处,还是颇不以为然的,他也认为只要进入到了吴国的境内,吴军就没有什么再可担心的了,那噩梦一般的淮南之战,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但孙綝没有想到,他的噩梦远没有结束,真正的危险,还在前方不远处等着他呢。

从夹石到石亭,基本上都是连绵不绝的山路,蜿蜒曲折,这里曾发生过最为著名的石亭之战,在陆逊的精心布局之下,吴军重创了魏国大司马曹休。

石亭之战是吴国少有的扬眉吐气的胜仗,与赤壁之战、东兴之战号称是“吴军三大捷”,所以到达石亭之后,尽管这里依旧是穷山恶水,人迹罕至,但吴军所有的人对这里还是倍感亲切的,甚至可以感受到往日的荣光。

吴国和魏国交战,基本上是败多胜少,这三大战役估计也是吴人唯三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了,值得他们吹一辈子的,就连孙綝看到了那块写着“石亭”两个字的石碑之时,脸上都洋溢出情不自禁的笑容来。

石亭可是吴人的福地,抵达石亭之后,孙綝便下令在此休整,可刚一停下来,就听得前面突然之间杀声四起,尘土飞扬,急骤的马蹄声在山谷之中清脆地回荡着,一彪人马自山后杀出,旗帜迎风招展,上书一个大大的“魏”字,毫无疑问,这支人马正是魏军的伏兵,在此已经埋伏多时了,单等吴军的人马到来,然后才倾师而出。

来者不是旁人,正是魏军新任的劲骑将军张统,张统乃是魏国五子良将之首的前将军张辽之孙,偏将军张虎之子,刚刚调任劲骑将军一职,就随副都督石苞赶往了逍遥津。

逍遥津曾是张辽大破吴军之所,当年张辽曾以八百精兵在逍遥津大破孙权十万人,威名震天下,此役之后,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

这是明确写进史书里面的,并不是什么奇闻野史,足可见当时张辽名望之盛,一人便可压一国。

张统平生第一次来到了逍遥津,追忆先祖的辉煌战绩,激动万分,他也立誓要在淮南打出精采之战来,不堕先祖之威。

此次石苞奉曹亮之命,率领屯骑劲骑二营从义阳直扑逍遥津,原本这里已经被吴军所占领,但三万骑兵呼啸而至,驻守逍遥津的吴军狼狈而逃,直接就从水路逃向了巢湖,魏军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逍遥津这块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