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在北线,投入地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万人,尽管说这些人数,比不起吴军的数量,但双方战力的不对等,早已完全地抹平了这种差距,身陷魏军重围之中的吴军,早已丧失了与之决战的勇气,人心惶惶,惊恐不安,全无斗志,如此的状态,就算孙綝鼓起勇气进行决战的话,也难逃一败涂地的命运。
最让孙綝担忧的,并不是身后的追兵,吴军十几万的人马,总会有一些拖后的队伍,这些落在后面的队伍,都会成为阻碍迟滞魏军追击的存在。
现在孙綝已经不再考虑死多少人的问题了,关键是得让这些人马死得有价值才行,如何突出重围,将是对孙綝的一个严峻考验。
因为孙綝面对的,可不仅仅只是身后的八万追兵,而是魏军四个骑兵营的六万精骑,这才真正可怕的存在,尽管目前吴军还没有和他们接触,但谁都清楚,一旦和魏军的遭遇,那才是真正的生死之战,如果吴军无法突破由四个骑兵营构筑的防线,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永远也回不到江东了。
从刚刚传回来的最新消息,魏军西路骑兵军团已经抵达了逍遥津。逍遥津就在巢湖和新城之间,是吴军撤退时的必经之路,显然魏军也清楚吴军的命门所在,所以才会从荆州的义阳长途奔袭了数百里,连跨淮南数郡,赶到了逍遥津,封死了吴军的退路。
如果吴军不改变撤军路线的话,那么他们毫无疑问地将会和魏军骑兵要在逍遥津展开决战,只有突破了这道防线,他们才有可能逃到巢湖边上,逃出生天。
但如果他们无法突破魏军防线的话,逍遥津就会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
逍遥津可是一块不祥之地,吴军当年进攻淮南,就是在逍遥津吃了一个大败仗,那一战也成就了张辽的威名,难道说这一回他们又要重蹈覆辙不成?
第1861章 万万去不得
可是不往逍遥津走就得往东走,而魏军早就料算到了吴军的这一条退路,东路的骑兵军团已经杀到阜城,掐断了吴军东归建业的路径,如果吴军强行地从东路突围的话,那么阜城之敌也必将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虽然东路距离建业较近,但从寿春退往建业的话,路途还是比较遥远的,吴军就算是突破了魏军的第一道防线,也难逃魏军骑兵的连续追杀,所以从东路突围的计划基本上就被否定了。
相比与东路阜城那边,南路的逍遥津就简单地多了,吴军只要能突破魏军的防线,就可以直抵巢湖岸边,得到了水军的接应,那怕魏军的骑兵再厉害,孙綝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反正是要搏一把的,所以众将的建议还是直取逍遥津,凭着吴军的人多势众,只要能在逍遥津撕开一个口子,那他们便可以抵达巢湖,化险为夷。
孙綝也同意这个方案,相比于南路的逍遥津,东路的阜陵路途遥远,风险更高,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此刻从逍遥津突围,似乎成为了不二之选择。
事实上,孙綝也没有别的什么路可走了,淮南的其他郡县都处于魏军的控制之下,除了往南和往东南的这两条路以外,走其他的路无异于自投罗网,就算是现在孙綝慌不择路,也不会干出自寻死路的蠢事来。
所以孙綝下令吴军所有的人马,疾速向逍遥津挺进,准备同前面拦截他们的魏军决一死战,拼死也要冲出一道缺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