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雄才大略,一统天下,横扫六国,但强大的秦国却是二世而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秦始皇没有选好这个接班人。
所以曹亮极为重视对曹靖的培养,作为自己的唯一接班人,曹亮希望曹靖将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让大魏的江山社稷能代代传承下去。
尽管曹亮也知道任何一个王朝都会有兴衰,都会有终点,但他希望这个终点可以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不为别的,只为天下百姓可以少受些苦,少受些难。
离开了洛阳之后,曹亮在桓范、羊祜、王濬的陪同之下,很快便抵达了项城,这里距离寿春只有几百里的路程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曹亮下令偃旗息鼓,将军队全部潜藏起来,同是封锁淮河一线,谨防吴国的细作向汝南的渗透。
曹亮一点也不着急,刘靖率领骁骑营和果骑营已经抵达了盱眙,石苞率领屯骑营和锐骑营已经抵达了义阳,两只巨钳已经是准备就绪了,只需曹亮的一声令下,即可向吴军发起全面的反攻。
曹亮每日都在批阅着淮南送来的战报,根据曹亮的指示,王昶已经是放弃了寿春以南的所有阵地,全面退守寿春,这样就可以诱使吴军更加地深入。
而孙綝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更是大喜过望,原本以为在新城到寿春的途中,会遭遇到魏军的阻击,但现在却是一马平川,他自然是兴奋异常,认为魏军在丢失新城之后,已是力竭,如果吴军能捉住这个机会的话,必定可以一举拿下寿春。
而攻击弋阳、安丰和庐江的几路吴军进展并不太顺利,都遭遇到了魏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孙綝也立刻感觉到吴军分兵攻击的话,力量过于分散,于是他下令将其他的三路人马都调到寿春来,集中全力,先拿下寿春再说。
第1849章 外强中干
寿春是魏国扬州的州治所在,也是淮南地区的第一重镇,它的得失,关系到了整个淮南的局势,所以无论是孙綝还是王昶,都将寿春视为攻防的重中之重。
王昶将新城的诸葛靓给调回寿春来,再加上从青州、徐州、豫州援助的上万人马,都投入到了寿春的防御之中。
虽然诱敌深入是曹亮既定的战略,但诱敌深入也并非是没有底线一昧的放弃,魏军在淮南的底线就是寿春城,这将是魏军坚守的最后防线,绝不容有失。
而孙綝对寿春则是志在必得,魏军的大规模撤退,让孙綝认为这是魏军怯战的表现,毕竟魏军在淮南的兵力只有三四万人,和吴军十三万大军比起来,悬殊极大,吴军只要抓好这次的机会,拿下寿春甚至整个淮南都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孙綝集中起了吴军的所有兵力,一口气杀到了寿春城下,将寿春城给了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这一次,孙綝也不再玩什么围三阙一的把戏了,直接就将寿春城团团包围,他不仅要拿下寿春,还要全歼寿春的守军,只有这样,才能歼灭魏军在淮南的主力,拿下寿春之后,整个淮南也尽在孙綝的掌握之中了。
十三万大军陈兵于寿春城下,气势如虹,孙綝望着旌旗蔽日浩浩荡荡的麾下军队,豪迈之感油然而生,曾几何时,吴帝孙权也渴望率兵能兵临寿春城下,但新城都是他一生都无法逾越的坎,更何况寿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