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页

这样的军队,虽败犹荣啊!姜维果真是深得诸葛亮的亲传,在治军之道上果然是很有一手的,如果不是曹亮凭着实力上的优势的话,黑水原这一战孰胜孰败,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作为对手,姜维还是值得曹亮去敬畏的。

不过感慨归感慨,欣赏归欣赏,该痛下杀手的时候,曹亮可一点也不会手软,毕竟如果让姜维的主力逃了,将来在进军蜀国的时候,将会遭遇到极大的障碍。

蜀军在山地作战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如果让姜维逃回蜀地之后,那里可大多是崇山峻岭,蜀军就如同是如鱼得水,如虎归山,想要再轻易地战胜他们,就非易事了。

所以这次的黑水原之战,就是一个机会,现在能歼灭多少的蜀军,就将会决定将来进攻蜀国的难易程度。

曹亮当然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送到嘴边的肉,没有不吃的道理,这次之所以能在黑水原击败姜维,其实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这大概也是多少年都没有再交手的缘故,让姜维产生了一种轻敌的思想,再加入他得到了司马伦十万大军的助力,姜维自以为有了和他掰手腕的力量,所以才会倾尽所有的兵马来救援陈仓。

只不过这一次曹亮的算计要远比姜维更充分,在最初的交战之中,曹亮并没有出动主力,而是故意派出次一等的骑兵,进攻受挫,有骄敌之意,再加上步兵的进攻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无疑让姜维产生骄狂之色,不再把魏军放在眼里。

但曹亮的手段却向来是鬼神难测的,在此之前,谁也不会想到曹亮会在野战之中使用投石车,毕竟投石车的机动性能太差,并不适合用来打击移动的目标,所以在此前的战斗之中,投石车的作用也基本上体现在攻城上面,曹亮已经把投石车做到了极致,成为了一款攻城拨寨的最优武器。

但恐怕没有能知道,曹亮已经不仅仅利用投石车来打击固定的目标了,他研制出这种小型的更为灵活机动的连环投石车来,就是准备应用在野战之中。

野战之中的投石车要求和攻城的投石车完全是两个概念,投石车需要做得巨大无比,这样才能投掷威力更大的石弹,达到破坏城墙的目的。

但野战之中的投石车,不求车身的大小,也不求石弹的大小,讲究的是连续发射的速率和机动性、覆盖率,在这方面,无疑马钧发明出来的连环投石车便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第1752章 末将断后

不过马钧所设计的连环投石车还是有一个缺点的,那就是需要人力去牵拉,所以在攻击的速率上是满足了需要,但依然缺乏机动性,但曹亮最终还是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采用配重式的设计,就可以大大地减低连环投石车的操作人员,降低投石车的高度和体积,采用畜力牵拉的方式,让连环投石车的机动性大为提高,可以快速地布署到战场上的任何位置,尤其是在平川地带,投石车的运动作战能力甚至是优于步兵的,这样就可以确保连环投石车可以在野战之中使用。

当敌人使用密集的防御阵型时,便是连环投石车大显身手的时候,一百辆投石车,一排齐射便可以投出上百枚的小型石弹,而连环投石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填弹快速,无需等待,两枚石弹投掷间隔只需要十几息的时间,而悬挂式的转轮,一次性可以同时悬挂十枚石弹,等同于在一两炷香的时间内,连环投石车的攻击群就可以倾泻出上千枚的石弹。

这上千枚的石弹是何等的恐怖,它们无视一切的防御,劈头盖脑地砸下去,中者非死即伤,对密集型的防御阵地最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