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诞看到四座浮桥竟然垮了两座,西岸的淮南兵只能是涌向剩余的两座浮桥,如果不加干预的话,剩下的两座浮桥也很可能因为超重而垮掉,一旦这两座浮桥也垮掉的话,整个西岸的淮南军势必将会完全地陷入到绝境之中,万劫不复。
诸葛诞立刻派他的亲兵去守住两侧的桥头,不让更多的人涌上浮桥,这样就可以避免浮桥因为超重而垮掉。
但这种混乱的局面之下,想要维护秩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逃亡过河和战死投降的淮南兵越来越多,在西岸未曾渡河的淮南军处境已经是越来越危急了,司马军不断地发起着进攻,淮南军已经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
过河已经是他们唯一的逃命机会,所以大量的军队云集于渡口处,但是由于浮桥的通行能力只剩下了一半,大批的淮南兵被迫滞留在西岸,面对芨芨可危的形势,他们怨声载道,群情激愤,都想要立刻过河,逃离这个死亡之地。
但诸葛诞的亲兵卫队那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他们严格地遵循着诸葛诞的命令,扼守着桥头,死死地控制着过河的人数,如果真有人胆敢过来闹事,强闯关卡,他们则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斩杀。
这些亲兵卫队个个可都是诸葛诞精心培养出来的死士,不但铁血忠诚,而且武艺非凡,普通的士兵想要从他们的手中强闯硬过,那便跟找死没有多大的区别。
第1498章 半江瑟瑟半江红
有这些亲兵来维护秩序,让淮南军的渡河变得比较顺畅一些,否则这么多人乱哄哄挤上浮桥,左推右搡,不但严重影响了通行的速度,而且极易造成浮桥的垮塌,先前两座浮桥的垮塌便是因为淮南军撤离的无序所造成的。
这两座仅剩的浮桥已经不能再出问题了,如果全部垮掉的话,西岸的淮南军就连最后的突围希望也没有了。
形势越来越紧迫,许多会一点水性的淮南兵索性跳到了水里,抓住一块木头,泅渡过河,也总比呆在西岸任人宰割的要强。
最悲惨的莫过于那些排在队伍后面的又不懂水性的淮南兵了,司马军的追杀越来越凌厉,他们才不会给淮南兵渡河的机会,轮番发起了猛烈的冲锋,淮南军已经彻底地丧失了坚持战斗的勇气,溃不成军,整个西岸战场上已经完全呈现出一边倒的状态。
现在反倒是东岸这边情况稍有好转,虽然在最初的战斗之中,东岸的淮南军被胡烈的骑兵打得七零八落,但随着诸葛诞率西岸的军队的回归,大量的淮南军加入到了混战之中,东岸的局面相对来说要比西岸那边好上了许多。
但就算是好一些,也无法挽回失败的命运,在战场上,占据着主动权的依然是司马军,他们不断地发起着进攻,也不断地在蚕食在淮南军的抵抗意志,一旦东西两岸的司马军兵合一处的话,那必将是淮南军的末日,他们将无路可逃。
诸葛诞清楚败局已定,如果继续地纠缠下去的话,只会让淮南军蒙受更多的损失,所以他必须要下令全线撤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但是再紧急的后退,也必须要断绝西岸的司马军加入到追击的行列之来,否则光是胡烈的骑兵淮南军就已经是难以对付了,再加上司马伦的大军,那便是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西岸的撤军进行的也差不多了,通过浮桥的其实也没有多少人,而是大部分西岸最后留守的军队,已经被司马军所横扫,司马军开始向渡口方向发起冲击,试图来夺取这两座残存的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