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页

大清的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和恭亲王常宁这对组合,这个时候已经撤离了紫禁城,但是没撤太远,就是从紫禁城撤到正阳门,也就撤了二里多地。

在朱棣迁都来北京之前,北平城本就是个边城军堡,修建北京城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守城的问题。所以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都拥有一座小而坚固的瓮城,虽然瓮城和主城墙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只要用拒马、鹿砦一封锁,就能变成一个独立的堡垒。

另外,每座瓮城还拥有两座非常高大的城门楼,靠里边的叫城楼,靠外边的称箭楼。虽然城楼没有箭楼那么坚固,但也是个可以居高临下射击的制高点。

而在布木布泰撤到正阳门的同时,又命人去控制了宣武、崇文二门,又让人控制了位于北京内城和外城城墙连接处的两座角楼,还派人去北京外城的七座城门上布了防。因此她就把北京外城这一圈给控制起来了!

虽然没有多少守军,但是蒙古人也没携带什么攻城器械,他们也不会攻城。只要通往北京外城的大门都关上了,他们也就不来打扰了。

所以布木布泰居然替康熙皇帝保住了半个北京城……只不过保住的是汉人和包衣奴才们居住的半个北京城!

第454章 一城四国,八大胡同!

“奴才顺天府尹金多多恭请太皇太后圣安!”

“臣大兴知县蒋理恭请太皇太后圣安!”

“臣宛平知县沈奇之恭请太皇太后圣安!”

当康熙十四年一月十三日的黄昏到来时,已经转移到正阳门箭楼内的大清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终于见到了三个非常关键的“小人物”——顺天府尹金多多和他手下的两个知县老爷蒋理和沈奇之。

这三个官儿在原本的大清官僚体系之中本是受气包的角色,哪怕是品级高达正三品的顺天府尹,在王爷满地走、公侯多如狗的北京城又能算老几?

而且这三个官素来是不用八旗贵胄的,能当上的要么是比较寻常的汉军,要么就是科举出身的汉人。

现在给布木布泰叩头的三人中,顺天府尹金多多就是个五十六七岁年纪的老汉军,出了名的糊涂……因为这两年康熙皇帝奴门大开,招进了一大批“新奴才”,又因为暂停了旗饷让“老奴才”们极为不满,所以顺天府的差实在不好当,脑子比较灵活的官都躲着这份差事。只有金多多最糊涂,糊里糊涂的当了顺天府尹,还一当两年,虽然糊涂事儿没少干,但却因为糊涂的恰到好处,所以这官当得还挺稳。

而蒋理和沈奇之都是四十多岁的汉人文官,全是好不容易才考上进士,也没有什么背景,所以才得了这种“附郭京城”的倒霉差事——清朝官场上有这么一句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他们俩可没金多多那么糊涂,这两年的知县当下来,都快当出忧郁症了,人瘦了一圈不说,脸色也极难看,都跟重病缠身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