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页

“嗯。”杨紫云答应了一声,就一阵风似的往后院去和庞寡妇一起准备好吃好喝的了,偌大的厅堂之内就剩下了杨起龙和来访的二位宾客。

这两位访客都有点年纪了,被杨起龙称为“张大哥”的人看着有五十多岁,胡子花白,满脸沧桑,两只眼睛还露着凶光。而那位焦三哥看着年轻一些,胡子还是黑的,身材非常魁梧,一样目露凶光,看着就是个亡命之徒。

“张大哥,焦三哥,”杨起龙看两人都落了座,就笑着道,“这大清国的漕运呢,是肯定通不了了……漕帮的弟兄们日子一定都不好过吧?”

原来这“张大”、“焦三”本不是杨起龙所领导的北直隶反清团体的一员,而是通州、天津一带的漕帮头目。

大清朝的北京城一直就是个消费型的城市,每年都需要通过漕运输入大量的物资,自然就产生了依附漕运生存的群体。

而大清建立初期所奉行的“圈地”、“占房”两大“弊政”再加上后来的沿海迁界,又把许多明朝的“老北京”和直隶沿海的居民都逼到漕运上去找饭吃了。

不过吃漕运饭的人,哪怕心里面恨大清恨得牙根痒痒,但终究端着大清的饭碗,所以造反精神是不大够的。

历史上,张大、焦三虽然都参加了杨起龙的造反,但是他俩却没拉出多少漕帮兄弟。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漕运断了,漕帮兄弟的饭碗都砸了!

而大清朝自己已经是过江的泥菩萨,当然也不可能去救济一群没饭吃的漕帮兄弟了……而杨起龙手里却有大把的黄金!

第446章 谁先进北京,谁就当皇帝!

大清康熙十四年一月十二日,夜。

整个白天,朱仙镇周围的清军步兵都跟疯了一样的在干活——使用他们手中粗制滥造的铁铲、铁锹,拼了命的在冻得硬邦邦的黄土地上挖土掘壕,然后再用挖出来的泥土堆出一道低矮的土墙。这道壕沟和土墙组成的单薄防线环绕着朱仙镇而立,和四座盾车、大车、土包组成的车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条捆住十万吴周北伐大军的绳索。

只要这条绳索不断……或者在吴周大军挣脱绳索后就筋疲力尽,无力继续北伐了,那么他们这些人就都是大清的功臣了。

而且这个功臣还不白当,是有功臣待遇的!

领着这些清军新八旗步兵一起干活的大多是北京户口的老八旗,他们也都和康熙皇帝一样有点急眼了……吴三桂那老小子的北伐军都打到开封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