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跑、不能降……那就只有死守了!”图海说着话,就挥挥手让左右把那少年带走了。
等那少年走后,他又扭头看着坐在大堂上一直没开口的孙思克一眼,“荩臣,你怎么看?”
孙思克今年四十多岁,满脸虬髯,两眼放着精光,看着就是个狠人,实际上也是个能打的主儿。如果不算吴三桂阵营中的人物,他大概是现在还在世的“旗二代”、“旗三代”中第一能打的。
从跟随洪承畴征四川、云贵开始,就一直在带兵打仗,打完南明又去西北和蒙古人打。就在他被调到广东和朱三太子父子交战之前,他还在和厄鲁特蒙古人交兵呢!
可是这家伙一来不会拍马屁,对上官上差特别抠门;二来也不大会做人,说话还特别难听,仗着自己“奴辈”高,谁的面子都不给。所以他的官运特别差,别看现在领着个挺大的副将军,但是清朝的大将军是临时差遣,不是正式编制。他的正式官职还是个正二品的总兵……
“大将军,”孙思克面无表情,只是淡淡地说,“战场毕竟不是官场!这一仗打赢的把握不高,打个平局,无功而返的把握,倒是有个六七成。如果让卑职来做决定,那是肯定不能打的。
不过您是大将军,卑职只是副将军,只要您下将令,卑职努力去打就是了。”
这话说的可不中听!什么叫战场毕竟不是官场?这是在嘲讽图海这个上官只知道做官,不知道打仗啊!
不过图海气量大,不在乎这些话,于是笑了笑道:“那就行了……一切都交给荩臣你了!我就在清远坐镇,等着你的捷报!”
第210章 吴三桂,快来救驾!
西江上面这个时候吹着强劲的东北风,数百艘沙船组成的庞大船队逶迤向南而行,在三水到香山的西江水道上画出一道道白浪,“天下为公”的大旗和象征大明的日月旌旗,就在冬风里猎猎飘动。
这就是西征新会的大明锦衣亲军的天兵了!
朱和墭在安排了黄植生“送走”尚之信后,并没有在广州等消息。而是立即下达了大举出兵的命令!
锦衣八镇中的五个镇,都被朱和墭点了兵,加上随军的民壮和水手,这次出兵的总兵力多达三万!
虽然上一次朱和墭从澳门向广州进军时拉到的丁壮人数比这更多,但那次并不是正规的出兵,有点裹挟百姓当流寇的意思,所以组织的非常粗糙。如果没有顺德、香山、南海三县士绅乡民“发自内心”的鼎力支持。当时的数万壮丁兵卒恐怕连吃饭都困难!
而这一回的大出兵可就不同了,这是一次非常正规的军事行动。经过了长达几个月的准备,事先还精心制定了计划……而且这计划还是在军事专家“黑四叔”吴三畏的指导下制定的,算是非常专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