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所以康熙干脆不提这事儿,杀不杀的,圣心独裁!

他之前对于“鳌拜造反”的传言,也是这么应对的,两场可能爆发的危机,就被他暂时化解了。

而康熙现在和大臣们讨论的,则是要不要派出八旗天兵南下广东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在熊赐履、薛章、邓忠他们日夜兼程返回北京之前,就由六百里加急送到北京了。

不过大清朝廷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而是暂时搁置了这个问题。原因嘛,当然是明摆着的……八旗劲旅、天兵无敌的神话可万万不能戳破了!

要不然别说吴三桂要反,就连耿精忠、尚之信,甚至娶了孔四贞的孙延龄,都有可能扯起反旗和大清朝干。

所以在派出“天兵”的问题上,大清朝廷一直是非常谨慎的。

但是现在,广东的局面大坏,米思翰这个钦差大臣又是个光杆大臣,这样下去也不行啊!

第070章 赛张飞去打似关公!

“米思翰之前的题本上说,要朝廷派出二三百八旗兵和数千绿营给他用……朕思量着,他这个大钦差也的确是个光杆。平南王府的藩军不听他的,而广东的绿营总兵又大多自成体系,的确很难指挥。之前的揭阳之败,一大半的原因就在于此。如果他手头能有万儿八千可靠可用的兵,那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丢了揭阳县城。”

康熙侃侃而谈,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很明显了。

一是为米思翰开脱——这个米思翰是康熙的心腹,非常积极的支持撤藩。还不辞劳苦南下广东去剿朱三太子,而且他还带着利用剿朱三太子的机会,掌控潮州,在尚、耿两藩之间打下钉子的使命。

说实话,这差的确不好办,受点挫折是难免的。但是康熙知道米思翰的忠心和能力,所以这个时候非但不处罚他,还要撑他一把!

而且他也不让下面的人去瞎猜,去背锅,直接就亮明了立场!

听康熙皇帝这么一说,那些原本打算落井下石,参米思翰一本的大臣和奴才,马上就改了主意,不敢再坑米思翰了。不仅不敢坑米思翰,而且还得帮着一起想办法。

大学士图海办法最多,要不怎么能当首席大学士呢?康熙的话音才落,他就出班上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