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页

郭某人不可能像杨广那样不在乎人命,两百万人赶工五个月完成这条运河,修运河修的尸横遍野,修的家家户户挂白幡。

那等于逼着老百姓造反。

他必然要考虑很多事情,以及人口的承受力度,不能死人之类的。

要大量使用辅兵加入这个工程,尽可能减轻黎庶的生产压力,还要选择在农闲期进行总动员,不能耽误农业生产。

要轮番出动各州各郡各县的壮丁,轮番行动,采取轮休制,不能一口气用到死。

要怜惜民力,要给他们充足的食物,给他们充足的后勤保障。

为了激起他们的劳动热情,还要适当减免赋税,给与奖励,以此抵消掉他们被强征劳动的怨气和不满。

追求质量的同时,不能过于追求速度,不能因此造成黎民百姓的大量伤亡,不能让他们无法正常的生活,以至于连孩子都生不了。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郭某人觉得能在延德十年之前完成这条从扬州到洛阳的运河,就差不多了,就算是一场巨大的胜利了。

在此基础之上,田丰又提出了要沟通南北到河北的地步,把河北也要沟通上。

他的心思,郭某人一看就看明白了,但是那不是郭某人最在意的,郭某人最在意的,是这样做有没有好处。

隋朝是这样做了,目的是为了收拾高句骊。

杨广为了收拾高句骊,意识到陆路运粮的困难,为了提高运力,提前储备粮食到蓟县作为大军的总后勤基地,所以修缮了从洛阳到蓟县的这条运河,沟通了南北。

由此,杨广才有底气搞出百万军队讨伐高句骊,试图一鼓作气将高句骊干掉。

杨广有军事目的,而郭某人却并没有太强的军事需求。

高句骊已经没了,高句骊王室和整个统治阶层已经被于禁赶尽杀绝一个不留了,些许的文化已经被彻底摧毁,留下来的都是黎民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