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9页

二人又来到办公桌坐下。

寇涴纱突然道:“利用一诺粮行来增发货币?”

“聪明!”郭淡欣慰一笑,又道:“新城区计划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粮食,没有粮食的支持,就不可能将大规模人口集中在城镇里面,而目前由于海外粮食的冲击,以及一诺币的强势,导致一诺币的需求远远大于粮食的需求,各地地主都渴望用粮食换取一诺币。”

说到这里,他扬了扬手中的资料,“根据这份资料上面的说明,目前各地粮店的粮食都在增加中,可见地主渴望用粮食换取更多的货币,为自己获得更多经商的资本,故此这时候正是我们大规模收购粮食的好时机。”

朱尧媖道:“而我们从海外购买来的粮食,若是运送到内陆的一些州府,面对本地粮食的价格,我们其实没有任何优势,故而从当地购买粮食,是要更加划算的。”

“一举三得。”

寇涴纱笑道。

郭淡道:“但是这个计划要秘密进行,以免被人哄抬粮价,而且慢慢注入货币,也可以给大家一个缓冲时间。”

王锡爵他们费劲千辛万苦,将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握在内阁手里,但其实关键还是郭淡,他左手握有货币,右手握有粮食,没有这两样的配合,你再好的政策也都是白搭。

然而,不管是货币,还是粮食,其实都是为生产服务。

没有生产的支持,货币和粮食也难以发生作用。

在这个大航海时代,生产力将是整个世界势力角逐的关键。

谁将突破生产力,谁将拥有一切。

而卫辉府就是大明生产中心,这里拥有着大明技艺最为高超的工匠,以及丰富的经验,可谓是重中之重,要不是肥宅,郭淡早就前往卫辉府。

对于朝廷而言,目前要发展经济,卫辉府也是绕不开的。

身为统治者,不了解国家发展情况,怎么去发展经济。

万历这回决定携满朝文武,一块前往卫辉府,同时送太子前往开封府读书,如今国本之争,对于肥宅而言,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如今大势已定,儒家思想都已经掉落神坛,他要立谁为太子,已经是无人可以阻挡,正是因为如此,他反而在重新估量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