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页

李太后眯了眯眼道:“老身见过郭淡两回,此子非常机灵,也的确是一个人才,皇帝你并未看错人,就目前来说,他也是值得信任的。”

说到这里,她话锋一转:“但是此人行事的方法,十分奇特,他是另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这种方法,可能都要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齐国,他治理卫辉府的方法,与管仲使用得楚国购鹿之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可是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这种方法一直都被视为旁门左道,老身倒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而是这种方法老身看不太明白,皇帝恐怕也不太懂。

如那卫辉府一事,纵使他事先已经告知我们他会怎么做,但谁也不曾想到,会有今日之局面,但是这一切却又在他的掌控之中,故此在这一点上,皇帝你一定要仔细考虑,纵使结果是好的,也要考虑清楚,他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

万历思索一会儿,然后点头道:“母后得教诲,儿臣定当铭记于心。”

李太后笑着点点头。

万历又偷偷瞄了眼母亲,道:“母后,关于藩王一事……?”

李太后道:“关于这事,老身方才说得非常清楚,皇帝你要自己拿主意,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也该有所作为了。”

这话也可以说成是,你身为君主,你得有所作为,你要想名留青史,你得拿出一些丰功伟绩来,你目前还没有任何作为,潜在的意思,她显然是支持万历进行一些改变的。

其实万历一朝,李太后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虽然改革的是张居正,但综核名实,李太后其实是厥功至伟的,没有李太后在后面支持,张居正根本不可能成功,故此政策延续到如今,李太后是非常清楚国家局势。

她知道有很多问题还是需要解决,但是由于朝中争斗,万历也使不上力,近几年都开始出现消极的态度,是郭淡的出现,令万历又重新振作起来,所以不管是从母子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她都希望万历是有所作为,而不是消极应对。

只不过她恪守礼法,既然已经还政万历,就再也不会去干预朝政,只是从旁稍稍影响,绝不会向以前那样,动不动就训斥万历。

……

郭淡回到牙行后,便将自己关在办公室。

虽然李太后并未表现出要整他的意思,也并未驳斥他的建议,但是他也摸不清李太后和万历到底怎么个打算,这事就再一次提醒他,这方面始终是他的软肋。

有些事在他看来,也许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在统治者看来,可能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并不想涉及其中,他还是坚定自己的计划,专心经营自己的买卖,干自己最擅长的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需要一个人来,来帮他解决这方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