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页

这厮跟徐继荣还是有些差别的,因为张居正时期,李太后有动废万历之念,故此当时也有在培养他,后来万历前往自己的陵墓时视察期间,都是由他来代为处理政务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大殿中侃侃而谈,一点也不怯场。

郭淡苦笑道:“我也没有办法,我必须得控制住粮食和粮价,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那么工商业也很难发展得起来,我也难以控制住卫辉府的局势。”

不管是发展什么地区,首先第一步都是要解决粮食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什么都无从谈起,郭淡演这一出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住粮食。

而且粮价不宜过高,如果粮价太高的话,那么所有的钱都将会被粮商吸走,货币得不到流通,其它行业也都发展不起来,尤其是服务行业,人家跑你这里做买卖,一顿饭将人家吃穷,鬼才来这里做买卖。

故此在与梁馗他们谈妥之后,郭淡并未就此停住脚步,他开始约谈其它县城的大地主,买下他们所有的粮食。

那些大地主见梁馗他们都签了,自己也就别耍横,老老实实跟郭淡欠了契约。

其实他们也不亏,粮食放在那里,卖不出去,也难以保存,就还不如换一些银子,况且他们如今可以理直气壮不交税,并且将自己隐匿的土地正式据为己有,反正拥有再多的田地也不用交税。

几日之间,郭淡便控制住了卫辉府八九成的粮食,当然,他都是交了小部分钱。

虽然近几年天公不作美,粮食欠收,但并不是说没有粮食,这些大地主占着卫辉府一半的土地,交税又交的少,修建潞王府也没有办法从他们手里收刮。

故此每年都有很多很多的剩余,多得都只能养耗子,总之,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将他们的粮食全部都拿出来,足以支撑到秋收。

而另一方面,郭淡又在疯狂的招工,开始将百姓以工种来划分,四十岁左右的,且没有手艺的,只会种田的,就去当雇农。

朝廷在这里还是有很多田地的,郭淡当然不会自己来种,他是将这些土地全部承包给一些濒临破产的小地主,同时还将百姓手中零碎的土地都给集中起来,一块转承给他们,因为百姓现在得找工作,才能够立刻得到粮食,种自家的田,是不能马上得到粮食的。

而那些小地主其实比平民还要惨一些,因为他们是有点家底,但同时他们的后台又不够硬,都是靠自己拼下来的,故此潞王的那些爪牙就专门找这种小地主,小商人下手。

很多都已经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