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运河沿岸的百姓相对家庭经济略好,水运赚钱。

别处找不到那么多大户人家,路应由朝廷修。

黄河与长江及大的河流岸边处多设码头,下一步更多的小蒸汽机船要下水。

暂时解决运输问题,医疗方面……人手不足。”

李易没想过继续让别人掏钱,朝廷要承担起责任。

运河属于修铁路,周围的人享受到便利,出钱出力。

换个地方,铁路未跟上,医疗也没有保障,为何还叫人掏钱?

群臣在旁边听,毕构一见要向外拿钱,眼睛眨眨,又低头吃饭,他属于条件反射。

不晓得他进团儿后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调整好,别一听到钱便心跳加快。

张九龄于旁出声:“未交税地区租庸调犹在,朝廷借工具,再出些吃食钱,百姓参与修路,可节省。”

他想到修大庾岭时的操作,百姓们只管出力,工具李家庄子提供、伙食李家庄子管。

百姓踊跃参加,过了二十天的免费劳动期,每天还可拿到四十钱的工钱。

现在一天没有那么多的钱了,以前按照绢帛来算。

一匹绢长四十尺,宽一尺八寸,一匹帛五十尺,宽还是一尺八寸。

百姓不出工,按天计算,每日需要上交三尺绢或三尺七寸五的帛。

一匹绢帛折钱五百五十钱,三绢就是四十一钱两毛五,三尺七寸五的帛,也是四十一钱两毛五。

如今钱的购买力强大,再给四十钱不行,最多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