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方面,如桂皮、八角、茴香、胡椒,可持续。
另不同种类的稻米数量大,只要让他们见到有利可图,他们会增加种植面积。”
李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人的地方有什么,要看当地。
孟加拉国那里的黄金和宝石就多,如果当地人勤快,稻米也不少。
再往西去,到天竺的地方,适合种水稻的平原更多,当地气温高,适合水稻生长,一般一年能两熟。
张九龄接话:“即,别人原有积累下来的东西兑换完了,那些东西出产少,而作物多?”
“正是,他们那里的气候适合作物生长,如广州,水稻只要付出足够多的肥料和人工,籼稻一年四熟没问题。
故此,大唐长江以南区域,耕种人数增加或技术到位,足够养活大唐百姓。
粮食少,在于耕作方式、地域人口分布、粮种品质、肥料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李易着重提别人的地方粮食播种的次数多,顺便提大唐内部情况。
湖南湖北人少,两广地区山民多,山民不喜欢种水稻,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山里打猎,还有野果子什么的。
反正广州的山民是怎么都能吃饱,管他吃什么呢。
只有相对的平原地区,百姓才会专门种地,山地种着费劲。
大唐之前没有太多的铁给别人用,那里的百姓有个陶的罐子煮饭就不错了,刀还是石刀。
自己那时几元钱一把的菜刀,扔过去都是好东西,至少比石头强。
不好的刀是磨一磨就没有了,铁片子,好刀抗磨。
锋利与否在于磨,不好的刀,磨好了一样轻松切肉,就是切一切又要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