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挑盐,一筐筐的累一身汗……
“易弟,此法好,省柴火,速度快,当用。”
李隆基恨不能直接飞到海边,教给那里的人如何晒盐。
“到时候盐更多,价钱更低,不管是蜀盐,还是海盐,赚不到钱,钱都让商人赚去。”
李易说出办法,却不打算现在就用。
盐那么多,修路?青海湖?
“易弟,比起更多的人能吃上便宜的盐,海边晒盐人的损失,朝廷可以补贴。”
李隆基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海边晒盐的人远远少于需要吃廉价盐的人。
至于对他蜀地的井盐收入形成冲击,他不在乎。
蜀盐的品质永远高于海盐,距离蜀地近的地方吃盐,不可能去买海盐。
长江顺流而下,洞庭湖那里,吃海盐,等海盐加上路费运到,保证比蜀盐贵。
还有汉中地区,蜀地到长安的一路上,吃蜀盐更好。
李易蹙着眉头思忖,看要不要损失晒盐人的利益。
晒盐比煮盐效率高,盐的价钱也会低。
晒盐其实挺累的,现在晒盐,是光着脚下水。
煮盐的其实差不多,从海里舀海水也是光着脚,不过海水的盐浓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