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完了,剩下的稻茬和麦茬影响下一次种植,一般都是放水沤泡。
不然按照新弄回来的稻种,在南方,一年可以收获六次。
说是生长周期五十天,加上收割和翻地的时间,六次没问题。
而关中地区,给出八个月的时间,岂不是能种四回?
实际上不行啊,差太多了。
“隆择你幸灾乐祸,小心李易知道。”宋璟开玩笑。
“你们不说他上哪知道去?老夫就要看看他怎么种的。”毕构较真,他不信。
“赶紧把民间的邮政弄出来,再去管李易要邮票,邮票先发下去,等下次驿站要邮票的时候把第一次卖邮票的钱带回来。”
苏颋不去考虑关中水稻怎么种的事情,摆在眼前的是驿站一旦布置好,得立即发挥作用。
大家都在等,知道十里一驿有多厉害。
一旦驿站全部设立完毕,百姓出行就有了安全保障。
驿站对百姓开放,只要在不是偏僻无人烟的地方走十里,就会有一个驿站供安身。
至于说有路不走,非要翻山,好几百里遇不到一个驿站,那就没办法了。
之前还说怎么让大唐其他地方的百姓如京兆府一般有个喝热水的地方。
这不就有了,十里不远,甚至可以提供黑面包。
比如三分之一个黑面包,百姓有吃有喝,拿着自己的户籍凭证和公验。
驿站的人要记下来,面包给谁了,写上,不然会出现虚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