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你说做何买卖?”毕构不操心降户了,盯上了钱。

“种姜。”李易说出两个字。

“河南府的姜多。”毕构当过河南尹,知道当地情况。

眼下长安吃的姜,就是从河南道运过来的。

京兆府一般是农户看天气好,自己用上两分田,精心照看,很不容易。

赶上突然连续下雨,气温低,姜会烂,气温高,还要在出苗后浇水。

在气候和土地不适合的地方种姜,就是将够本。

在河南道种姜,则是姜够本。

“百姓不愿意吃鱼,因为鱼太腥了,姜的价钱又贵,指望河南道的姜,百姓无法每天吃,上面不是开始修穿沙漠的路……”

李易给毕构讲黄河以北地区的气温、土壤、缺水不怕,淋浇呗。

那边是沙壤,适合种姜,别看纬度稍微高了一点,大唐这个时代,整体气温高。

不然吐蕃怎么可能大量种植小麦和高粱,李易那个时候的对等位置可无法自然种植,种青稞还凑合。

“你会种姜?”毕构总觉得事情不会如此简单,他没种过姜。

只知道把姜埋在沙子里能保存,还能发芽。

“庄子里快催完芽了,提前一个月开始的,就差运过去分芽种植,很简单。”

李易点头,并告诉对方,准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