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敌人彻底溃散就杀上去了,敌人有反击。

枪的子弹他都打没了,带回来给李易。

李易把枪分解又组合,弹匣就满了。

对着远处校对着开上两枪,给李隆基端着看别人在那里浇水。

李隆基没开枪的欲望,始终看着火堆的地方百姓压井。

“易弟,你那庄子的炼钢的坊重新设计了,等着好钢出来,造成枪,比这个如何?”

李隆基摸着保险的位置,盘算大唐的武器更迭。

李易让人把桌子和凳子摆好,烧烤架撑起来。

“三哥呀,枪准不准得看人。咱们自己做的枪,比不了现在这支,会用纸壳弹,后部装填,燧发。

不车膛线的话,一百多步的有效射程。车膛线,六百多步射程。

用这一把枪,跟敌人千把枪,无法抗衡,不管有效射程多远,五百步内,数量决定胜负。”

李易很为难,这怎么评估啊?你能说哪一种枪就保证厉害?

纸壳弹最开始出来的时候,每一支枪都不一样,射手必须熟悉自己的枪,才能打出来高的命中率。

枪只能求平均值,人才是最重要的。

像旁边的这个小郭,他的枪感,让人嫉妒。

很多时候他不需要瞄准,看到你人是一个小点,都不用瞄准镜,直接平端着枪就开火。

关键是还能命中,这就是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