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想要回来,就写宰相书,给政事堂的宰相看。
说一些治国之策,尽量和宰相们的想法靠拢,期待宰相们提拔一下。
或者是宰相无法作决定,等陛下。
宰相书说是宰相,必须给陛下看。
许多官员就是这么上来的,包括姚崇。
姚崇是趁李隆基去新丰检阅军队的时候,于三百里外的同州跑过去见驾。
哇啦哇啦给李隆基出了一大堆的治国之策,李隆基就把他变成了兵部尚书和同中书门下。
兵部尚书是实职,同中书门下是品级待遇。
后来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任命姚崇为紫薇令,才是真正的宰相。
换了已往,有人上宰相书,辞藻华丽,还能指出来大唐弊端,姚崇会觉得很好。
现在呢,他有点烦了。
他发现他不喜欢直来直去地论政,而是那种闲聊中推进大唐发展的模式,也就是李易模式。
李易给人的感觉是特别随和,从不主动跳出来说朝堂的弊端怎样。
你不问他,他自己在那闷头做事情。
你问他,问啥都行,他随后告诉你怎么办。
你想要跟他谈诗论赋,他一样陪着你,偶尔还作曲子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