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菜,菜你庄子有,我给你送个甚。”李成器说。
车上的东西被抬下来,一阵风吹来,李易闻到大海的气息,好吧,就是腥臭。
“带壳的牡蛎,易弟你不是说这个好吃么,牡蛎不值钱,运费倒是许多。”李成器说。
“大哥你买了多少?”李易吧嗒吧嗒嘴,想吃烤牡蛎了。
这天正适合大量运输海产品,只要快采快装船,不等坏掉,就进到冷的地方,都冻了。
李成器张开巴掌,五个指头亮出来,收起三根指头。
李易问:“两万斤?”
“两船,漕运的大船,整整两船,海边的这玩意儿太多了,我手下跟我说,渔民很高兴。”
李成器巴掌晃了晃,说出数量。
李易看他,仔细看、使劲看,想要看一看他究竟是怎么调动了两艘大漕船给运输牡蛎的。
长安的漕渠连运河,都是平船,大漕船装谷子,一船能装五千多石,一石一百二十斤。
也就是说,运来的带壳牡蛎一百二十万斤,这是从哪捞的?动用了多少人?
《唐会要》里就记载了大船能装多少东西,那还不是漕运平船呢。
贞观十年正月,陕州运船火。烧船二百一十五只。损米一百万石。舟人死者六百人。
漕运正常的不超载的船,五千石。另外那种不正规的,还有更大的。
船都是按照重量算,不是体积,吃水跟货物体积没关系。
一斤能称多少带壳的牡蛎?要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