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页

当然,轮到他们兑现发媳妇的承诺时,这些老实的农垦大军就愤怒了:“怎么都是番婆子?”

“你们都想娶汉家女子?我还想娶呢!”

随着大明生活水平地提高,百姓生活越来越殷实,不仅大明的物价在上涨,消费成本在上涨,同时结婚娶媳妇的代价也要逐步提高。

在朱氏大明时期,普通的农民,只要有三五亩地,哪怕一袋粮食就可以当作聘礼,娶一个黄花大闺女。

可是现在,别说一袋粮食,就算是一千石粮食,那也远远不够了,现在全氏大明的聘礼流行十六。

既十六头牛,十六匹马,外加十六只羊,十六只鸡,十六两银子,十六两金,十六担彩礼……

粗略估计下来,普通人家成亲,基本上要花掉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收入,很多刚刚过上温饱的百姓,看着越来越大的儿子,顿时犯愁了。

很多人为了娶媳妇,只能背井离乡,赚不到老婆本,娶屁的媳妇!

第八一五章 吹牛上税

全旭是大明帝国的皇帝,像老百姓娶媳妇这些,根本就不需要全旭这个皇帝过问。

然而问题是,婚礼彩礼问题大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毕竟,随着大明国力的提高,对外开疆裂土,所得的土地,都会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百姓。

只要胆子足够大,敢于冒险,迈出最关键的第一步,想要富裕起来,根本就不成问题,普通的百姓在中原,了不起分到七八十亩地,特别是土地相对稀少的江浙地区,人均土地只有不到六十亩。

就目前而言,六十亩地只能让百姓过上温饱的日子,要想发财就是一种奢望了,就像现在,老百姓可以不卖粮食,可以用多余的粮食养殖猪、牛、羊等牲畜。

就像牛,在全氏大明的价格浮动也开始大了起来,从普通的壮牛,到四两至六两不同,另外更大的牛卖到六到八两也不成问题,猪也是一样,小点的猪可以卖三五百钱,也就是三五钱银子,大一点的可以卖到一两多银子。

寻常百姓家里养上十几头牛,几十口猪,再加上土地里的收入,积攒上几年,拿出一两千银子,不成问题。

可是,如果是胆大的百姓,下南洋或者吕宋,再或者是跟着移民大军前往远东地区,收入比种地强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