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场斗争,武则天也不能上位,当然,武则天采取的则是拉门阀下神坛,他利用寒门,培养北门学士,与门阀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缓和这种矛盾,不是解决,这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算得上是伟大吗?
打输了割地赔款,这无可厚非,打赢了割地,恐怕是世界第一号吧?
当然,这是历史评说,算不得真。老程也是一家之言,不被主流历史专家承认。
全旭似乎有些感慨的道:“崇祯一直想当圣君,他连新衣服都不舍得穿,这个国家却弄成了这个样子,他其实也不想,可是现实却非常残酷。”
要说当圣君,那就必须专权,很多事情都需要亲历亲为,比如说秦始皇,他一天要批阅一百二十斤的文牍,有网文推算过,大约是二十万字左右的内容,这可不是小说,可以一目十行,而是文言文,所包含的信息量何止千万?
还有朱元璋,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这一点全旭做不来。
哪怕他不用看,只是找人给他朗读,那也能让他的耳朵起茧子。
就像大明的内阁制度,在朱元璋的本意中,内阁大臣就是他的几个秘书,负责筛选奏折,把天下奏折汇总,然后分类,再逞送给他。
结果,成祖不想干活,就是一步一步提高内阁大臣的地位和权利。
三公九卿之外,他可以让江充担任侍中,侍中这个官职起初就是一个伺候皇帝拉屎撒尿的官职,以宦官担任,在后面就衍生成了丞相的代名词。
南北朝时期,谢安就曾担任中书侍中。
别看现在的全旭,在政务院的权力全面放手,可是全旭一旦需要,随时可以捡起来,就像现在遇到灾害,挑选几名大臣,成立了大明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就可以调动全氏大明朝廷所有的力量。
慢慢地,将来这样的组织会成立越来越多,而依靠成为首相,就可以凌驾皇权之上或者皇帝之上的事情,其实是不存在的。
权力的本身就是执行力,有执行力才有权力,没有执行力,那就没有权力。
全旭可以没有罢免首相的权力,但是,他却有可以随时找个人架空首相的权力,全旭不想当圣君,因为圣君就会按照文臣要求的那样,条条框框被拘束住,束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