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页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股毒鸡汤开始出现,说什么上学不是唯一的出路,早就业早发展,当然老程就是被误导的那一代人。

那个年代中师、中专比考高中更难,因为少了四年学习时间,可以经过两到三年的中专或中师学习,然后参加工作。二十多年前,中专还算有点用处,也算有点文凭,可是现在,中专算什么?

考大学,哪怕混得再差,也比中时代的中专强,这就是差距。

大明现在的问题不是一件两件,也不是一点两点,而是全部,国家虽然重视教育,各地官员都把教育列为四大考核指标之一,与税收同级。可问题是,教育的方式开始跑偏了。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事实上大明的科举制度则是选官,只要通过了马上可以成为官员,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可惜,八股文的用处虽然有,但是并不是绝对的,这个时代八股文就像后世的应用文,一个官员的报告写得再好,如果政绩,那也是不行的。

辽东的大学毕业生其实也不是官,而是有了成为官员的资格,还需要工业党校培训,拥有夯实的理论知识,也要精通庶务,你的文章不需要写得太好,但是一定要博学多才。

工业党员,也是一定会成为官员,全旭对于预备官员的管理和考核实在是太严格了。要想成为官员,必须懂法,不需要照本宣科,至少可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也要懂经济,要不然成不了掌印官。

大明是把县官想象得太简单了,在全旭看来,大明的官员,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不合格的,当然,工业党出身的官员,会给他们犯错的机会。

当然,原则性的错误是不可以犯的,如果是因为能力问题,可以回炉重造,辽东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想成为官员却越来越难。

能在大明官场混得如鱼得水的人,在辽东几乎寸步难行。

第六七一章 坤兴公主实在是太小了

在辽东发财的门路很多,但是,当官,却不是发财之路,相反,只要成为官员,就要自动接受监察部门的监督。

这就好像是婚前财产登记,你当官之前拥有多少钱,多少产业,都要一一登记,你的所有产业可以赚钱,也可以升值,前提条件是,你管辖的范围之内,这些产业和财产,将会被多部门盯着。

哪怕当一个普通商贩赚钱,都比官员赚钱容易,对于官员的腐败问题,那也是处理毫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