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辽东那种十五联装或十二联装的火箭弹,而是仅仅只有四联装,而且没有自行车的车辆,发射架非常简陋,简直可以那种大名鼎鼎的107火箭炮比拼一下(百度有wr98增雨防雹火箭发射视频)。
为此,这些装备抵达以后,全旭成立了独立的火箭炮部队,这支不承担作战任务,只负责发射火箭弹进行人工降雨的部队,这支部队由辽东军事学院的学生兵组成。
当然,学生兵担任发射车的车长兼指挥员,一辆发射车由一辆四轮马车、将后世购买过来的四联装发射架,与固定螺丝,安装在四轮马车上,这种四轮马车拥有十二名士兵组成。
四辆发射车为一个排,十六辆发射车则为一个连,六十四辆发射车组成一个营,以营以上不设其他单位,共计六个营,这支部队被全旭命名为火箭军。
事实上,真正发射的时候,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人,全旭也是为了培养后世的火箭弹发射技术。
全旭这一次可以购买了大量的后世火箭弹。
毕竟,明末生产的火箭弹与后世的火箭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火箭弹可以遥控,能遥控的火箭弹,没看错,这可以说是简化版本的导弹。
因为制导能力。
在民意难为之下,全旭就匆忙带着这支勉勉强强学会了发射的火箭部队开始了寻雨过程。
人工降雨,也不是万能的,要不然,带着一部分火箭弹可以去沙漠,把沙漠变为绿洲,人工增雨必有有一个先决条件,空中要有积雨云。
这种还需要配合气象雷达。
三月十七日,也就是十天之后,全旭终于在海盖范围内,找到了机会。
海州附近的老农民,看着空中的积云,一脸失望:“这雨降不成,云一会就散了!”
看云识天的本事,有很多农民是知道的,尽管他们没有理论知识作为依据,习惯性的可以判断能不能下雨。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阵的欢呼。
“侯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