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页

这样以来,全家军就远远不能像其他明军将士一样,分放几天干粮,携带着粮草,就可以出战了,全家军的每个司,也就是相当连,都装备着原始版本的迫击炮,也有重达六点五公斤的迫击炮炮弹。

按照全家军标准备弹基数,一个步兵司就需要至少六辆重型马车,而且对于路况的要求非常严格。

经过参谋总谋的筹备,第一份报告在三天之后,交给了全旭,全旭看着参谋总部制定的战术计划,眉头微微皱起,不知不觉间,全家军的发展方向变得臃肿起来,为了配合全家军抽调的五个步兵团,三个骑兵团,共计八个团,将近七千兵马出动,全家军需要准备一千两百辆辎重马车,另外还需要准备四千辆粮草补给车。

这样以来,光马车就需要出动五千两百多辆,运输队需要征调将近一万五千民夫。

全军至少出动两万,另外战马三千余匹、驽马五千余匹,每天消耗的草料就是两千石,每天消耗的粮食也多达五百多石。

现在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四千余辆马车,勉强可以提供全家军十天的补给,那么越是增加人手,补给难度越大。

全旭无奈的发现,制约全家军战斗力不再是建奴,而是悲催的运输能力,如果全部采取冷兵器装备,那么问题就简单得多,同样的大车,可以提供全家军半个月的给养。

这些数量听上去很多,其实并没有多少,总重大约在一千五百吨左右,如果在后世,一列火车全部搞定,哪怕采取大货车也就是四五十辆大货车的运输能力,偏偏在这个时代,全旭需要动用五千余辆重型马车,以及五六千匹驽马。

全旭现在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汉武帝倾全国之力,调七十万人,十数万匹战马,才能提供十万人的给养。实在是被坑爹的运输能力给耽误了。

全旭抵达总参谋部,他望着众参谋道:“这个计划,本帅不满意,七千人马打仗,我们却要承担极大的负担,不划算!”

众参谋满脸苦笑,一名中年参谋朱兆宜道:“若非如此,只能出下策,我们沿辽河北上,以辽河两翼,三百里范围之内,择机出战,这样以来,有辽河之便,我们运输负担会大为减轻!”

朱兆宜也算是出身名门,其父是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总督,兵部尚书朱燮元,按说作为朱燮元的次子,朱兆宜是不求仕途前程的,可问题是,这个朱兆宜与全旭一样,不希望依靠老子的关系。

结果,他在锦衣卫南镇抚使司佥书事结果被崇祯裁撤厂卫和驿站的时候,他被下岗了,通过陈乾的渠道,进入了玄鹰卫。

全旭见其军事知识夯实,是一个理论派就成了全家军总参谋部的参谋。

此时的辽河,全旭是非常清楚,哪怕后世五千吨级别的轮船,也可以照样通行,整条辽河上,根本就没有象样的桥,春季冰雪融化,河流流量迅猛,确实是可以承担运输任务。

以辽东第一舰队的四十余艘炮船,以及三十余门火炮,完全可以有能力承担保护粮道的任务,可问题是,皇太极不傻,他怎么可能待在河边让全旭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