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全旭早就看透了这一切。
如果他们真想动手开打,放个屁臭到他们,都可以成为开战的理由和借口,现在没动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绝对把握,二是三方利益没有谈妥当。
没错,全旭猜测得非常对。
别看荷兰人与郑芝龙是属于同一阵线,可是双方也有着明显的利益冲突,那就是台湾的归属问题。
准确的说,荷兰人进驻台湾的时间明显比郑芝龙要晚,但是,荷兰人却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对台湾进行疯狂掠夺。抢劫的时候,没少袭击郑氏的垦荒团。
这引得郑芝龙非常不满,然而问题是,荷兰人丢掉了台南,死活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松口,而西班牙人也想独霸台湾。
这么以来,乐子就大了,三方看似团结在一起,大量舰船云涌在台湾海峡,可谁打谁,还真不好说。
现在终于好了,全旭拒绝和谈,郑芝龙感觉他的机会来了!
第四一二章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在意识到东洋小矮子还有如此用处之后,郑芝龙率先行动起来,从倭国招募了三千余人,组建了郑氏自杀船舰队,与荷兰人相比,郑芝龙与倭国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也更容易招募到了这样的疯子。
郑氏有自己船坞,有自己的成熟船工,那种没有技术含量的自杀船,无非就一船小快艇,装着火药而已。
哪怕枪炮局在撞角上采取了碰触式的引爆装备,在明末这个时代而言,属于跨时代的进步,不过,有没有这种装置,其实效果不大。
郑芝龙在这段时间内,疯狂打造了将近三千艘的自杀火药自爆船,同时,调集了郑氏舰队,几乎九成的炮船。
虽然郑舰号称有三千艘船,不过,这三千艘船需要把那种不入流的小舟也算上,郑氏舰队可以拿得出手的九成战斗力量只有六百余艘战舰。
而且,他不会在像前一次那样,顶在荷兰人的前面,给荷兰人当肉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