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一匹马,两匹马。
随着两匹马吃力的前行,马车开始缓缓前进,当然,速度依旧不快,毕竟,能拉动三千多斤的重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如果不是这种全记生产的独特马车,用了后世的车轴和轴承,还有坚固的轮胎,否则真不一定能拉动这样沉重的马车。
“看到了没?两匹马勉强可以拉到三千多斤物资!”
陈应指着骆驼道:“来一头骆驼!”
一头骆驼被牵过来,套了上去,骆驼的野性很大,它嗷嗷叫着拉着沉重的马车往前走。别说,它走得比两匹马还要快一点。
陈应笑道:“瘦死骆驼比马大,以后别用马了,用骆驼拉车!”
第三六零章 牛欢喜的春天
哪怕是三千多斤每车的重型载重马车,其实远远无法解决怀远镇的运输难题。
怀远镇的问题,与辽南几乎如出一辙。
天气寒冷,百姓需要用煤炭取暖,怀远镇虽然不缺煤炭,可问题是怀远镇周围却没有煤炭,距离怀远镇最近的煤矿将近一百七十多里。
对于后世而言,一百七十多里,几乎不算距离,也就是一个小时而已。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坑爹的运输能力,偏偏煤炭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怀远镇的公平军和其麾下的百姓,每天需要烧掉大约五六万斤煤炭,五六万斤煤炭,放在后世,也就是二三十吨的样子,一辆大卡车就可以拉完了。
然而问题是,这只是明末,如果用独轮车,每车装载五百斤左右,那就需要一百多车,按照每辆车日行四五十里,满足怀远镇的生活消耗,至少需要投入至少三百多辆车。当然,这只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煤炭,可是随着兴建的高炉既将投产,怀远镇消耗的煤炭将增加十数倍甚至数十倍增加。
那样以来,运输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即使采取这种重型马车,可问题是,每辆马车需要两匹马,运输成本的增加,却让怀远镇百姓,生活成本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