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页

事实上,王洽的升职,基本上属于正常升迁,并没有太多邪乎的事情。他在崇祯元年就是工部右侍郎,主持工部事宜,这就相当于后世副总长主持工作,后来在兵部尚书王在晋罢官之后,升为兵部尚书,属于吏部正常手续。

副职主持工作过后,升为正职这太正常了。

当然,要说王洽干了一年多的兵部尚书没有任何作为,其实也说不过去,至少他上疏军事十事,崇祯是非常满意的。

他针对的问题就是士绅侵占军田,军队疏忽训练等问题,也算是一针见血,至少不算是庸碌之官。

要说私心,事实上,明朝哪个官员没有私心?

孙承宗还是一言不和就辞官呢。

不过,从王洽的事情,也看出崇祯的天真。

周延儒弹劾王洽:“御寇无策、守备不严!”

这是一个国防部长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不算污蔑,不过诛心的是,这是嘉靖年间兵部尚书、都督团练丁汝夔的罪名。

果不其然,项煜继之,且曰:“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

崇祯信了。

要说崇祯读书多吧,景帝斩晁错,但是七国之兵,还是依旧没退,朝廷在这方面没有担当,反而把前线将士士气低落,若非周亚夫,汉景帝就玩完了。

结果,崇祯听到这话,先把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梁延栋上位。

“另外,消息传来,遵化城陷,是因内奸纵火开门!”

全旭已经无力吐槽了,无论是洪山口、还是大安口包括龙井关,没有内奸开门,不是看不起皇太极,他们根本就打不下来。

两年后的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守一个仅修了半个月的大凌河城,皇太极用了五万兵力,在七月二十七围城,直到十月二十八日,大凌河城才被祖大寿打开城门投降,他守了三个多月,已经到了人人相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