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旭则采取了后世的模块化设计,各种部件,分别建造,统一进行组装,非常尴尬的是,全旭没有靠海的港口,也没有可以直接制造船的船坞。
只能在漳水河岸边,进行建造,沿着漳水河,可以进入黄河,然后在山东境入海。
此时,漳水河岸边,一个庞大的工地上,一前一后,两条看着不大,却非常修长的船正在进入最后的拼装。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虽然在世界前列,不过,中国船的特点就是方,以福船为例,长宽比为286。既,假如船二点八六米,宽就是一米。哪怕是后世的庞然大物的福特航母,长宽比也在四点八六以上。
相较而言,全旭让人打造的这艘双体船更加修长,长宽比例在十六,简直就像后世的赛艇一样。
这主要是考虑速度。
在众人的目光中,不可思议的目光中,纤夫们将两艘船并排在起。
一座建筑用的塔吊,在一台柴油机的驱动下,缓缓吊着一块庞大的木板,横在两艘船上。接着,工匠们赶紧上去校正位置,然后插入榫卯固定。
随着一块一块的木板扣在两艘船上,这艘怪异的船就组成了一艘船。
全旭指着这两船道:“我给这艘船取名叫飞鱼,一千料船,把这些装备装着,再带着你们二百多人离开,完全不成问题。”
明中叶的两本造船名著《南船记》及《龙江船厂志》都列了400料战座船之详细尺寸及船图。该船的排水量约为260公吨。400料的可容体积当为4,000立方尺(明尺)。此可折算为130立方米。因一立方米之载水重为一公吨。故该400料船之排水量约为可容量之两倍。
耿仲明有些疑惑:“这船太怪了吧?”
“甭管怪不怪!”
全旭笑道:“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经过三天的准备,飞鱼号最后装上风帆,装载着刘兴祚、毛承祖以及两百四十余名东江军将士扬帆启程。
在耿仲明离开的时候,全旭额外的送了毛文龙一件杀器,原始版本的燃烧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