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呃……”

全旭恍然大悟,明朝的柴火价格却是昂贵无比,烧柴火等于烧粮食,东江军所占的地盘太小,只能勉强种田。

“煮盐不成,不如晒盐!”

“晒盐?”

全旭从一名士兵手中要过一根箭,他拿着箭在地上画图:“其实非常简单,你们可以沿着海滩,筑造一道水坝,留下一道或两道水闸,涨潮时打开闸门,把海水灌入盐田,在田中暴晒蒸,浓缩到15度左右,再打开盐田的闸门,从沟渠流入卤水池,在池中沉淀泥沙澄清后的卤水用人力抽水车抽入结晶池,于饱和状态下继续蒸,很快就能结出白花花的海盐!”

东江军缺粮,虽然不缺盐,却没有能力在大规模卖盐。

因为煮海盐,本身就需要昂贵的成本,比起盐矿并没有成本上的优势。

这是属于时代科技的限制,后世的海水含盐量是百分之三左右,在明末,这个数字其实更低,他们烧掉一百斤海水,勉强可以得到一斤多盐。

东江镇最不缺的就是人,在全旭的指导下,一个占地莫约一百六十亩的盐田开始快速行成,经过全旭计算,这个盐田的实际面积差不多十万平方,按照夏季五月的蒸发量,这一百六十亩盐田,每天蒸发的海水量至少在三百到五百吨左右,哪怕百分之一的含盐量,也可以得到粗制海盐三五吨。

第一二六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在全旭看来,东江镇的穷是有原因的,简直就是端着金饭碗要饭。

也幸亏毛文龙带兵有方,东江军在他在世的时候,没有闹过哗变,带着一群如同叫花子一般的军队,坚持抗战十数年。

关宁军号称十多万人,实际只有五万九万,从来不出去打仗,每年光银子就要花掉五六百万两;东江镇十五六万军队,经常出去打仗,从开镇到毛文龙被杀,总共只领了朝廷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可以想象有多么拮据。

但宁远那边四个月不发工资,就发生士兵哗变;毛文龙这边被袁崇焕搞物资禁运,断粮八个月,也没有发生哗变。这是为什么呢?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好几万人的军队,全都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工资,还要让他们时常深入后金腹地,与金兵厮杀。怎么样才能做得到?

这些人杀金兵杀起来都不手软,如果毛文龙贪污军饷、享乐腐化,却让士兵们没工资没饭吃,他们早就造反把他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