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

开州的煤炭,比全旭想象中的要便宜。由于全旭一个用煤炭大户,而开州的小煤矿,为了获得这个大主顾,就拼命压价。

大名府城里卖的煤炭一斤一文钱。

他们送到窑场,一船就是一百多石,相当于九吨多的样子,按照一斤一文钱,差不多需要十八两多银子。

然而,煤炭矿主为了争生意,主动自己降价,五枚银币。而全旭付出的成本,仅仅相当于二百多块钱。

如果不是煤炭市场不景气,倒腾煤炭也可以大赚一笔。

随着煤炭的倒来,全旭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后世的煤球和煤球炉子。

全旭叫来牛结实,将打煤球的模具图形交给牛结实。

虽然全旭的毛笔字写得不敢见人,可关键是他的作图功底相当不错,要不然,他也成不了一名宣传策划,这个工作可需要美术功底。

牛结实不识字,可是看着全旭的图画,很快就明白了全旭的意思。

这件东西并不复杂,仅仅用了一夜的时间,牛结实就打造一只煤球模具。

这只煤球模具,与后世的几乎一模一样,特别是套筒,原本全旭以为古代铁匠会非常困难,毕竟,打造一支枪管,对于工匠们来说,非常困难。

准备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直径约七毫米的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工匠将烧至一定温度的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样铳管才结实,经得起连续十数次的发射。

由于三尺以上的长铳是一节节焊合的,所以焊接不好的铳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明代中期,倭寇侵略时明军工匠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

结果呢。

牛结实发现全旭弄来的钢材,根本就没有铁,都是钢,他是用小坩埚,把钢铁融化成钢水,直接进行浇铸。

然后又打磨内壁毛刺与飞边,这样以来,活塞部分运转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