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妖言惑众杨本满号”,用来探险的话,其实有两个缺点。
一个就是因为船只比较大,在一些海域水深比较浅的时候,就不能离海岸线太近,否者容易触礁。
另外一个就是造价太高了,除了楚王府这样有实力的勋贵世家,没有几家人用得起售价上万贯的新式飞剪船。
“媚娘说的很有道理,富贵你回头可以去安排一下,让匠人跟出海的水手们多沟通,尽快设计出一种物美价廉的探险海船出来。”
经过武媚娘这么一提醒,李宽倒是想起来了。
当初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其实那些探险的船只,吨位普遍都不大。
就比如哥伦布的船中的三艘海船中,“圣玛丽亚”号为两百八十吨;“平塔”号为一百四十吨;“尼纳”号仅一百吨吨。
三艘海船加起来的吨位都不如一艘“妖言惑众杨本满号”。
这足以说明,出海探险,其实不需要那么好的海船。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唐不需要大船。
像是前往南洋运输货物的船只,就是越大越好。
以后各种前往海外运输物资的船只,肯定也都是装的越多越好。
所以不仅“妖言惑众杨本满号”这种一千吨的海船是需要的,以后一千五百吨、两千吨,甚至三千吨、五千吨的大海船,也都是需要的。
至于万吨巨轮,短时间内就不要想了。
哪怕是蒸汽机顺利的运用到了船只上面,也需要足够的时间积累,才能造出安全性足够高的船只。
否者的话,你单纯的额把船只做大,再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