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页

好在如今朔州到长安的官道全部都是水泥路,快马飞奔,五六天就到了。

“郎君,按照观狮山书院学员的预计,今年的棉花产量不会比去年长安城外的那些差。虽然价格不可能跟去年那么高,但是利润丰厚却是肯定的。基本上只要把今年的棉花卖了,府上为了开垦这些土地投入的钱财就全部回来了,今后就是单纯的挣钱了。”

李书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前几年,杜家似乎陷入了一个发展的死胡同。

虽然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李书国却是非常担忧。

如今眼看着几万亩棉花田将要迎来丰收,他的心情立马就变好了。

“前几天楚王府的人在贩卖棉花脱粒机,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买的人却是不少。你说我们要不要也买几台?”

“郎君,买不买,取决于我们是否准备自己制作棉布。如果只是单纯的脱粒,没有什么意义,棉花的价格不会高多少。那几家高价买了脱粒机的,都是府上本来就有涉及麻布或者丝绸或者羊毛线产业的,他们是准备直接跳过楚王府,自己把棉花加工成棉布。”

李书国作为杜家的大管家,自然也对朔州其他勋贵家中发生的事情比较了解。

“你的意思是先不买咯?”

杜构不傻,自然听出了李书国的意思。

杜家所有的产业,就没有一块是跟“衣”相关的,自然也没有积累太多的纺织人才。

再加上那脱粒机卖的实在是很贵,单纯的脱粒,棉花的价格上涨不了多少,不知道需要卖多少棉花才能把脱粒机的钱给挣回来。

确实有点鸡肋。

“郎君,那崔家、萧家、卢家和长孙家都在朔州城建设了自己的作坊,准备将棉花加工成棉布。别看他们每家种的棉花都不少,但是真的要满足作坊的需求,恐怕还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必然是需要从市面上收购棉花,我觉得府上去兴建作坊,不如多买点土地,多种一些棉花,可能最后不比他们挣得少。”

李书国对杜家的实力很了解。

搞纺织,是比不上崔家、萧家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