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没有条件也要制造条件的多生几个。

女人拨开一条青色海鱼的肚子想了想,好像还真的是这么回事啊。

自从那股官兵来了之后,自己的日子过得确实是好了许多,以前没粮食吃现在可算是能吃饱了,还有这盐巴,雪白的精盐可是有两大罐呢,这要是在以前那简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啊。

还有自己,妇人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着的红色碎花衣服,这可是新的一点补丁都没有呢,上月才做的。

听说这个布料可是什么津门来的,颜色艳丽就不说了,好看真好看,而且还特别的结实轻柔穿着很舒服。

这些可都是那些大明的官兵带来的。

于是妇人也意动了,生就生吧,生几个也好,不然以后我们家就一个小子连下海都下不去呢。

想到以后自己儿孙承欢膝下的情景,这一对夫妻可就更有干劲了。

抓紧干活,把这些东西送去军营换些好东西,然后就可以回来为了他们家的人口自然增长大业而努力了。

没错,他们现在正在制作的这些海鱼,就是准备送去淡水给明军的军营用的,自从那里驻扎了一支官兵之后,周围的几个村子可就受益了。

一支好几百人的军队,每日的消耗用度可是不小的,而且这里是东藩总不能什么都要从津门给运过来吧,不然这需要的资源可就太多了。

所以粮食这些东西能够在当地解决的就在当地解决,而津门的海军后勤部负责给这里补给必要的药品装备还有一些可以交易的玩意。

周边的村子用海鱼还有其他的本地资源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不知不觉间在这些日子里,围绕着这个军营竟然聚集了好几个村子。

这些村子现在都依靠着这个军营吃饭,他们把制作的咸鱼卖给军营,有多少军营就收购多少。

一部分供给军营的士卒们补充蛋白质,其余的大部分都被带回了津门,这咸鱼在这里不算什么,但是在内陆可是好东西,想吃都未必吃的上。

这就是双赢,百姓得利,后勤部也缓解了一部分的军队蛋白质供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