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人这几天这么一琢磨,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既然没法子阻止这个京城税务司的成立,那么就要把这个最关键的司长给牢牢的把握在手里。

毕竟京城的利益大啊,每年下面的孝敬,还有官员进京城夹带的私货,再加上京城那么多达官贵人吃穿用度都得是好的,想想每天进出京城的货物能值多少钱,若是控制不住,那得损失多少银子。

千里当官只为财嘛,没了银子自己这个官当得还有什么意思。

“诸位爱卿倒是都有心仪的人选了,那好都说出来给朕听听,若是可以倒是省了朕的心思。”朱由校坐在硬邦邦的龙椅上觉得有些难受,想要往后靠却发现靠背距离实在是太远,这一靠下去恐怕,诸位大臣们只能看见一个空荡荡的龙椅了,这才作罢,忍忍吧,叹,多想能搬上来一个沙发啊,多舒服。

虽然朱由校很想直接就任命了了事,这样还节省了朕宝贵的时间,但是廷议的规矩也不能急这么随意的打破,毕竟朱由校以后的路线是要走“皿煮集权”的,如何能无视下面诸位官员的“合理意见”呢。

“三位爱卿一起来朕却有些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如此便一一说来好了,说给诸位爱卿听听,群策群力嘛。”

“你来说说你推荐何人啊。”朱由校笑着指了指第一个站出来的。

朱由校一边说还一边打量着什么,这站出来的几个人多是阉党,只有一人是中立的,奇怪的是东林党倒是一个人都没有站出来说话。

“臣推荐郑崇俭,他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现任济南兵备副使,此人乃是在任时廉洁奉公、做事也是秉公办事!可以担此大任!”兵部右侍郎阎鸣泰率先说道。

他提出的这个人选,乃是崔呈秀授意的,崔呈秀掌握兵部,自然要从自己的人里面找出一个合适的官员,可是想来想去倒是没人对这课税有些了解的,正好看到了下面的一个人送来了一份丰厚的礼贴,才想起这个叫郑崇俭的人。

查了查他的履历还不错,做过河南府的推官而后晋升知府,现在在是济南兵备道的副使,做过这么多任地方官想必对这个课税还是很有心得的,而且还能懂事。

尤其是那封厚厚的礼单,更能表现他的心意啊,如此良才怎么能不用呢。

“许爱卿你有何良才推荐?”朱由校听完了阎鸣泰的话点点头,也没什么表示,接着问向了吏左侍郎许宗礼这个已经头发灰白的老臣子。

“臣荐一良才,现任太常寺少卿贾继春。”许宗礼只是说了一句便停下了嘴。

他推荐这个贾继春也不过还是受到了尚书大人周应秋的指示没法推脱罢了,他其实并不想参与到这个争锋之中,他都这么大岁数了,已经起了告老还乡的念头,还有什么值得争的呢,回去颐养天年逗弄儿孙岂不是更好。

还剩下的一个穿着青袍的男子,不要看人家青袍就觉得没什么资格在这里说话,但是人家可是工科的给事中,官小权大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