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大唐师资力量不够,财政也养不起太多教师,所以村学并不分班级,只有一个在编吃皇粮的教师。
教材也不分年级,就这五本。
为了解决教师太少,不分班级的弊端,崔秀宁采用了“学长助教制”,就是用成绩好、入学早的学生,帮助教师来教导入学晚的学弟学妹。而助学表现好的学长,就可以优先获得教师的推荐,升入乡学继续学习。
如此一来,就解决了师资和财政不足的大难题,同时也养成了以长扶幼的风气,强化了孩子的责任心,锻炼了孩子的综合能力。
可谓一举三得。
至于乡学,已经不是普及义务教育,那就需要考试了。一般而言,最多只有五分之一的村学生,有机会升入乡学。
乡学三年,同样不分班级,采取“学长助学制”。
李洛翻开一本《国语》,看到自己当年编入的一首诗《悯农》。又翻开《算术》,看到崔秀宁编入的面积计算法和乘法口诀。
再翻开《华夏简史》,看到自己亲自编写的一句话:华夏元年,黄帝轩辕氏打败蚩尤,统一诸夏各部,华夏联盟时代开启,传说时代结束。
又翻到最后,看到:“华夏3981年四月,唐国公恢复临安,正式起兵驱除鞑虏……华夏3983年十月初一,唐王顺天应命,在百官万民三请之下,在江陵继承华夏帝位,国号大唐,年号洪武。”
最后拿起《地理简要》,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大唐天朝地大物博,疆土万里,东到日出之海,西到里海之东,南到大洋之岛,北到大漠之边,陆地国土一万平方唐里(三千万平方公里)。
书中还有一份地图,是崔秀宁绘制的《大唐疆域图》,地图上看,整个后世亚洲除了里海以西几个国家,以及天竺中南部之外,都是大唐疆土。
八成的后世亚洲土地,都在这张地图中,面积是后世中华的三倍大小,真是丧心病狂。这可是几年前就绘制的地图,由此可见大唐帝后的巨大野心,根本早就有之。
地图上,大唐疆土的最西端,便是里海。而且整个里海都被划入唐土。波斯高原的一半,都划入唐土。波斯湾的一半,也划入了唐土。
至于北方的北海(贝加尔湖)就更不用说了,地图上成了内湖,整个西伯利亚,都在大唐疆域图中。
就是宋、卫、梁、理四国,也在大唐的疆域之内,只是标注为“诸侯国”。
里海和乌拉尔山以东,只剩下七个国家。除了大唐,就只有天竺中部南部的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