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烧制城砖,城墙外挖了一条十丈宽,两丈深的壕沟,引水入沟,成为护城河。
如此高墙深濠的巨大城池,就是十万敌军兵临城下,也只能望城兴叹,无可奈何。
虽说参考了先唐长安城的布局构造,某种意义上算是还原。但是李洛并没有使用唐代九门的名称,他觉得诸如春明门、明德门、金光门之类的名称不够高大。
于是,他赐予了新长安九门的名字,以古九州命名,分别是天雍门、天冀门、天豫门、天青门、天扬门等,李洛眼前的城门,就是长安东城的中门天豫门。
巍峨的城楼之上,一杆大大的唐字大旗,在春风中招展,还有代表大唐皇室的国旗:龙凤呈祥旗。
十余丈长,三丈宽的护城河之后,是一道巨大的城门,城门最上面,是“长安”两个隶书大字,在下面是“天豫门”三个稍小的隶书大字。
护城河边,跪满了前来迎接的内政府和礼部官员。他们提前一段时间到长安,已经准备就绪。
“天子已到!朝廷已到!起乐——”吴镇楼高声唱喝。
“呜呜呜——”
“轰轰轰——”
一百零八支号角对天齐鸣,一百零八尊礼炮轰然鸣放,响彻云霄。
炮声和号角声一歇,随即钟鼓齐鸣,百乐同奏,堂皇典雅的音乐悠悠而起。仪仗队伍万千旗帜漫卷如画,伴随着大象、熊猫、犀牛、狮虎、白鹤、大龟、青牛、白马、梅花鹿、蟒蛇等瑞兽。
“唳!唳!”九只海东青在蒙古养鹰人的指挥下,带着祝贺天子的彩色条幅,展翅高飞,直上苍穹,在城楼上翱翔盘旋,犹如鸾凤。
城楼上八八六十四名舞姬,翩翩起舞。高楼之上,一个犹如神女的歌者怀抱琵琶,在舞姬的舞姿环绕中引吭长歌道:
“圣王开社稷,煌煌大唐基。汉家光复哉,开疆三万里。日月照山河,龙凤飞帝畿。御驾长安日,天下盛世启……”
歌声嘹亮高远,声动万人,犹如天籁之音。
唐廷君臣听着歌声,很多人的思绪都飞回到当年卧薪尝胆,立志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峥嵘往事中。不少元从将领,都是目中含泪,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