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唐不久的数学大家朱世杰虽然不懂军政大事,却很讲究逻辑,他出列说道:“皇后陛下,微臣有一事不明。倘若我大唐拿了那什么恒河之北,就和元廷阿姆河行省接壤,势必要驻扎大军防备元军,眼下北伐在即,大唐还能抽调重兵驻扎恒北么?”
他不懂。
崔秀宁笑道:“就是因为要和元廷接壤,所以一定要驻军恒北。要不然,阿姆河的元军,一定会在北伐时攻打天竺之北,再进攻缅州,滇州,或者从吐蕃之南进攻益州。守住恒河之北,就能将阿姆河元军挡住。”
恒河之北的位置很重要,战略地位明显。占了那里,唐军以少数兵力,就能堵住阿姆河十几万元军精兵。
本来,李洛打算在缅州西北堵住元军,现在形势变了,那就干脆占了恒北,在恒北堵住元军,更有地理优势。
这是必然的。北伐一旦开打,阿姆河的元军不可能闲着。本来还指望萧焱兄妹牵制,可他们现在自顾不暇,无法牵制元军了。
那就只有唐军出手。
不灭两国,也是需要两国挡住南边的天竺联军。要是两国灭了,唐军就算占了恒河之北,也会被元军和天竺联军前后夹击。
朱世杰明白了,“如此说来,的确应该驻军恒北。”
退朝之后,崔秀宁就很有耐心的等,等两国使者就范,乖乖移交恒北给点大唐。
她没有等太久。
果然,仅仅到第二天,两人就求见崔秀宁,答应割让恒河之北九府六十二县。
没错,占领恒北近三年,恒北已经被两国按照中原制度,设为九府七州六十二县。
现在刚刚同化了一些,就要割让给李唐了。
两人痛苦的商量了整整一夜,却无奈的发现,答应唐国的要求,才是最明智的。
就算是国主,也只能选择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