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华夏教化之基,汉字也。汉字之大,吞吐宇宙,汉字之美,天道之纹。天地玄机,俱在其中。自羲皇创字,而百鬼夜苦也,以有汉字之神幽,而又华夏之大观也……”
“然,自古无不变之天机,汉字遂承古而变今,既一脉相承,不变其宗,不改其质,又简而化之,易而学之,此乃大道至简也……”
“……简化汉字五千为常用。自明年正月起,凡文书公告,朝廷诏命公牍,学堂教学,科举,出版等事,一体用简化汉字。而民间书信、对联、碑文等可繁可简,听其自便矣……钦此!”
大诏用传国玉玺盖印颁发天下,以示郑重。
这就是后世影响深远的《简体字诏》!
随即,李洛下令大唐学宫,组织编写《洪武字典》,收录简体字,刊印颁布天下。
又令工部制作简化字模活字雕版,印刷经史子集的简化版本。并下诏,民间用简化字雕版。
计划两年之内,印刷简体版经史子集三千套,刊行天下!包括从瀛州带回来的中原失传典籍,也在简体刊印之列。
再下诏,民间书商印书卖书,用简体字者,免税三年!
当然,李洛也表示出对繁体字的尊重。皇帝下令,今后凡登基大诏、太子皇后册封大诏、和战大诏等重要诏书,必须要以繁体文为主,简体版为辅,两个版本下达。
宫殿庙宇等建筑匾额,也以繁文题写,不许用简体字。
轰轰烈烈的简体字运动开始了。
工部根据崔秀宁知道搞出来的、领先后世西方一百多年的铅活字印刷术,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办完了这件早就想干的“文化大业”,已经即将十月下旬,李洛终于要出征了。
为了低调保密,唐廷没有大张旗鼓的举办出征典礼,以免蒙元和伪宋探知。
事实上这么大的事根本瞒不住,也就是能瞒过一时是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