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唐宫湮荒草,
不见帝气出西岐。
十世难报两宋恨,
辽夏金元万鬼凄。
不意泪撒胡尘日,
惊闻王师到渼陂。
诗名为《赋唐归关中一首》,题名是郿县韦素。
随军录事郎中见韦素人物出众,便将此诗进献唐主御览,李洛看完,但觉字迹遒劲,诗意清雅,不禁心生好感,问左右曰:“此何人也?”
递交诗文的司录郎中禀奏道:“启禀陛下,微臣曾盘问其来历,韦素自称乃郿县寒门出身,其祖曾任前宋商州知府,京兆韦氏后裔。据说,在郿县颇有德名。”
李洛道:“传他见朕。”
须臾间,韦素便随着侍卫进入唐军大营,来到戒备森严的唐主御帐。韦素写诗,本是有感而发,却万万想不到立刻得到大唐皇帝的召见,心中既忐忑不安,又激动万分。
他一介寒士,家境早就没落。虽然学富五车,百里闻名,却立誓不出仕元廷,只以家中藏书,耕读为业。
韦素进入御帐,目光微抬间,便见到一个龙纹紫甲、气度雍容的英俊男子居中而坐,心知必是唐主。他也不敢细看,赶紧推金山倒玉柱的下拜,不卑不亢地说道:“草民郿县韦素,拜见大唐皇帝陛下!陛下光复大唐基业,亲率王师抵定关中,驱除鞑虏,真乃关中福泽。”
虽然他极力装出镇定的样子,但微微颤抖的身躯,却暴露了他心中的紧张。
李洛见到韦素年约三十余,虽然颇有风霜之色,但一表人才,气度清越,不禁暗自点头。
此人先不说才能如何,就这身卖相,那也算是个美男子。
“起来说话。”李洛温言说道,“先生也是一方之秀,德劭名士,看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