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种人可以免税二十年,那就是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还必须是配偶和直系家属。
这样,国家养勋贵宗室的负担,就能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围。不会犯明朝的错误。
近三百个获封爵位的人,绝大多数来自军中,其次就是特察局,再其次才是文官和工匠。
皆大欢喜!
就是文天祥这样对个人利禄不太热衷的人,听到自己封了自己家乡的县侯,也很激动。
要不是礼仪规定不能喧哗,很多人肯定已经欢呼起来了。
但这还没完,被封了二等男爵的马致远继续宣读道:
“……以爵授田。国公授予爵田一万两千亩,每降一等,递减一千亩。故,骁骑尉授田一千亩……”
李洛计划拿出了百分之一的土地,用来封授勋贵和宗室。但勋贵的田亩同样需要交纳赋税,一视同仁。
除此之外,李洛还打算将对外征战获得的奴隶,按照功劳大小分给勋贵。
他又不是救世主,怎么可能给予华夏之外的外族国民待遇?奴隶在全球范围内还要存在好几百年,他也无意改变这点。
接下来,就是《定国是诏》,这是关系唐国体制的大事,所以文天祥郑思肖等人格外留意。
这些大事,李洛并没有和群臣商议,而是和崔秀宁琢磨后就“乾纲独断”了。
政府一词来自宋代。以中书省为核心,三省合称政事堂,枢密院和中书省又并称二府,政事堂和二府就合称“政府”。
但是,实际上唐宋的三省是徒有其名,大权全部在政事堂手中。三省的长官,都在政事堂办公,以堂阁之臣的身份参与政事。三省实际就是政事堂的办事机构。
“……敕曰,废除三省,朝廷以政事堂,军师阁为中枢,统筹军政大权。政事堂设置左,中,右三相为长,军师阁设置东南西北四阁太尉,俱称宰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