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行省元军数量更多,实力更强,还不算辖地内的土司蛮军。可湖广元军一半被张弘范率领去了广州路,镇压赵良钤的广州小朝廷。另一半,正在忽都帖木儿的率领下,镇压白莲教总佛主、“大梁皇帝”萧隐。
南方现在有四路反贼,几个行省的元军都忙得很啊,哪里有暇来江浙镇压李洛叛军?
再说,叛军来势迅猛,外省元军就是能抽开身,也赶不及。
所以,江浙的剩余元军就悲催了。他们几乎都是汉奸军,骑兵很少,如何对付唐军的新锐火炮?
于是,陈淑桢仅率三万多兵马,就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她见浙西元军兵少,干脆大胆的兵分三路,每路万人。一路西攻建德路,一路攻打台州路,一路攻打婺州路。
元廷州县官府,概莫能当。
许夫人严格按照李洛的政略善后。唐军每占领一个州县,就张贴安民告示和征元檄文,处死罪大恶极的官吏豪绅,抄了他们的家财,释放他们的奴婢,将他们的庄园分配给百姓。
与此同时,每个州县驻守三到五百唐军,以庆元节度使为名义,代替李洛任命从海东带来的乡村官吏为州县官吏。
这些人在海东只不过当着乡村级小官儿,但都识字,也熟悉基层,对唐国治理手段也熟悉,完全能够替代元廷那些贪官污吏。
江浙中部的李洛和南部的陈淑桢进展顺利,北路军文天祥的进展也在意料之中。
有备而来,厚积薄发的唐军,完全体现出长期职业化训练的素质。
无论单兵素质,服从性,战斗意志,指挥,战略战术,唐军都远在汉奸军之上。就算数量和装备,唐军也占据优势。
集庆路作为江浙重地,有三个万户府,足足三万兵马,绝对不少了。
然而,这仗对于集庆路的元军来说,根本打不了。面对如狼似虎的四万唐军,三万匆匆汇集的汉奸军,仅仅在江宁城外的龙江关(后世下关)抵抗了一会儿,就在唐军的火炮齐射轰击中崩溃。
唐军骑兵趁势上岸追击,一直追到幕府山下,元军死伤和被俘者,近两万人。三个统兵万户,只有一个逃了出去。
这群披坚执锐,为元廷卖命,为豪绅所养的男人,根本阻挡不了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