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这汪钺真是不识抬举!”查尹南很知机的替李洛说道,“中堂无需在意此等腌臜人物!”
为何查尹南瞧不上汪钺?
因为他是跟随宋室投降元军的,太皇太后下了投降诏书,他和罗昱这些宋将也就不情不愿的降了。可汪钺,却是主动上杆子投降,还参与围攻临安。
而且,汪钺降元后,还屠戮了不少汉人百姓,杀良冒功,很得主子欢心,算是少数不受蒙古主子猜疑的汉将。
常州之战,城破之后,统帅伯颜下令屠城,不分老幼妇孺,满城死难,仅有七个人被故意留下,意为万中存一。而汪钺,是跟随蒙古军队屠常州的唯一汉将。
这样的人,别说查尹南与尚铸看不起,就是延平路管军总管贺毅,福州路管军总管李节,也瞧不起汪钺。
他们只是降将,而汪钺,则是一条狗,狗奴才。
“升帐吧!”李洛懒得讨论汪钺,直接下令升帐。
帐内议事的,只有李洛和四个管军总管。四人立刻知道,必定事关机密,恐怕不是检阅演兵那么简单。
李洛坐在帅位,令亲卫把守大帐内外,压低声音道:“诸位,建宁路有人秘报,管军总管黄华,很快就要起兵反叛了。”
什么?黄华要反?
四个管军总管想不到是这个消息。刹那间,四人心里都很复杂。黄华反元,说心里话说他们不但不反感,还很是欣赏。
可是,作为元廷将领,他们也不得不镇压。除非,他们也不顾妻儿老小的造反。这当然不行。
他们算是看明白了,元军如此势大,造反只是一时爽快,最终逃不过一条死路,还连累家人性命。
“中堂,我等此次聚集德化,就是北上镇压黄华?”尚铸问道。
李洛肃然道:“不错。但黄华毕竟还未反。所以,不能让他有所察觉。如今你们也知道,行省正在解决流民,事关本省赋税,绝对不能终止。一定要把黄华堵在建宁一地,不能让他乱了全闽,坏了大事。”
“倘若黄华做大,流民之事不但会泡汤,朝廷也必定会追究责任,谁也逃不脱干系。所以,要在德化以检阅为名,做好准备,一旦黄华真反,立刻北上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