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页

葬元[校对版] 武猎 1043 字 2023-03-17

征东大军所在的基山,是平原上一座舒缓的坡地,南边略高,北边稍低。前方视野开阔,极其有利于顺势出击。

另外,九州最大的河流筑后川,就从此流过。李洛的大军背靠筑后川,日军根本无法利用骑兵数量优势从后抄袭,确保了后路安稳。

这处地形,攻守皆宜,才被李洛看中。相反,日军从北而来,所处地势稍低,骑兵冲锋时很容易消耗马力。

在这,日军所处方位,两则空旷,无险可依,很难防守侧翼。

至于军阵,李洛选择了帖木儿河中大军的阵型,而且在帖木儿军阵的基础上,结合实情玩了很多花样。

帖木儿大军是中军(预备队)居后,重步骑混编军团在中,轻骑兵在前。两翼是轻步骑混编军团。

李洛也照葫芦画瓢。但比帖木儿多了弩机军团。

他把哲札的一万蒙古色目骑兵放在最前,列为最具攻击力的三角阵。

一万弩机军团和一多高丽弓箭手,放在蒙古骑兵之后。作为远程打击主力。

江南军一万重步兵以及两千多蒙古高丽具装重骑,组成中间军团,摆在中间。而且重步在前,重骑在后,将重骑兵隐藏起来。

然后将自己的中军(乡勇和海东步兵)摆在最后,靠着河流,最为总预备队。总之,他不会拿自己的嫡系打头阵。

最后,将虎古的海东骑兵一分为二,与四个江南军长枪军团混编,防守两翼。

如此一来,正面的攻击力很强,而两翼的防守也很强。

中军的七千精锐步兵,随时可以支援正面和侧翼。

不但如此,李洛还布置了很多损招和迷惑性的花招。

比如,为了防备日军骑兵攻击侧翼,李洛事先在侧翼隐藏了不少陷马坑。侧翼还设置了大量拒马,但又将侧翼放宽,把拒马隐藏在军阵中,倘若日军骑兵进攻侧翼,侧翼军团就往中间收缩,露出大量的拒马。

等到日军骑兵突然看到拒马,就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