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后,就是撒上一层炒熟,并且加了糯米水的土,继续夯实。

所以后世看到的夯土城墙,秦长城什么的,大多数都是一层一层的,这就是不同时段夯打,加上干燥时间不同等因素留下的痕迹。

为什么秦朝修长城搞的民生沸怨,虽然是为了国防,但还是有很多人骂。

而明朝修长城就没那么多逼事呢?

原因就在于此,砖块垒上去不需要再去夯打了,再苦再累,也不过是把砖块等材料运上去就完事了。

而秦朝的长城可是要一层层的夯打的,想象一下,让你在一个高二十米的土堆上,拿着古老的设备去夯打,然后把它的高度压缩到六七米的高度,保证就连你都会想着造反的事情了。

就算真的不可能造反,估计你也会自己选择把脑袋埋进去结束了自己算了。

那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所以秦朝时期民间就流传了这么一首民谣。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这首民谣透漏的意思很简单,很明确。

生了男孩直接掐死他,不用养他就行了,反正将来长大了也是要被拉去修长城的,早晚都是个死,何必浪费粮食呢?生了女孩就用最好的食物去把她养大。

虽然经过王不饿的验证,这首民谣是有夸张成份在内的。

长城下压根就没有尸骸相支柱的画面,所以王不饿坚定这应该是讽刺手法。

但修长城是真的苦,这也是王不饿不愿意重启修建长城这个计划的原因。

但是现在看来,情况好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