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也是要分时候的。
汉建国以来,吏部除了忙碌正常的事情以外,就是对现有的官员进行分级管理。
何为分级管理?
汉军在攻占一座县的时候,就会对地方上的官员进行摸排调查,从而得出一个上中下的评论。
吏部在归档的时候,会将上中下三个评论的官员归档在一起。
同时,又对上中下三个档次,进行了更加细腻化的分档管理。
按照年龄,潜力,对每一个档次在细分一个上中下档次。
所以,上上未必就是最好的,上下又未必是最差的。
级别越低,年纪越大,潜力就越小,这样的人哪怕风评为上,最终也只能拿个上中或者上下。
因为这个年龄已经不再具备继续培养的意义和价值了。
但这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任免升迁。
这一套制度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谁让汉国官员太少了呢。
而每一个国家在建国开始的一段时间,都会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
官员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一类是之前的老旧官员继续担任,二类是军功将士上任官员,三类是新提拔的人才。
其中一类和二类差不多要占据九成以上,这九成中,一类又会占据七成以上。
所以,王不饿为了能够加速人才培养与发现,就下令组建了这套体系。